造紙分有機制和手工兩種形式,機制是在造紙機上連續進行。将适合于紙張質量的紙漿,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在造紙機的網部初步脫水,形成濕的紙頁,再經壓榨脫水,然後烘幹成紙。手工則是用竹簾、聚酯網或銅網的框架,将分散懸浮于水中的纖維抄成濕紙頁,經壓榨脫水,再行曬幹或烘幹成紙。
造紙的發展: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于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
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紙術尚處于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着較多未松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适宜于書寫,一般隻用于包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