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然是清代嘉興城裡的一個學子,不但在童試中考取了秀才,而且在鄉試中考取了舉人。
那些不求上進的纨绔子弟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偶然的運氣,便在朱然的大門上寫了“偶然中試是朱然”這幾個字來嘲諷他。
第二年春天,朱然參加了會試,再一次高中。
連中三元的朱然把門上那句話續成以下詩句,用來回答那些“偶然派”:
偶然中試是朱然,難道偶然不偶然?
世間多少偶然事,要道偶然不偶然。
六個“偶然”,不僅巧妙地運用了反複修辭手法,而且既形象又深刻地說明了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系。
“連中三元”是一個成語。
“三元”是指科舉考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中第一名的“解元”、“會元”和“狀元”三個“元”的合稱。
科舉考試共分有三個階段。
首先是鄉試,三年一次,在省城舉行,凡榜上有名的,統統為舉人,排名第一的稱為“解元”。
然後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
會試一般在鄉試後的次年春天進行,參加考試的要具有舉人的資格,錄取的人數一般為三百人。
會試的第一名稱為“會元”。
最後是殿試,因為考場設在京城的奉天殿或文華殿而得名。
這是最高一級的考試,主考官常由皇帝親自擔任,“天子親策于廷”,故又稱廷試。
凡殿試合格者為“進士”。
進士又分為一、二、三甲。
一甲為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連中三元”,就是指接連考中了“解元”、“會元”和“狀元”。
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難度極高。
據記載,科舉考試鼎盛的明朝,連中三元者僅有兩人而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