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來曆和典故?現如今,我們常常用“二百五”這個詞形容對某些人的負面評價,表示某人的愚蠢、直腸子等等,那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百五的來曆和典故?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現如今,我們常常用“二百五”這個詞形容對某些人的負面評價,表示某人的愚蠢、直腸子等等,那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二百五”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
一說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典故。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他成功地聯合了韓、魏、趙、齊、燕、楚六國共同對付西陲的敵人——秦國,因而被封為六國丞相。
科室,正當蘇秦意氣風發之際卻在齊國遇上了刺客,當胸中了一劍,當晚就不治身亡了。齊王知道了這個消息,自然非常生氣,下令一定要捉拿兇手,可此時刺客早已逃之夭夭了。
這是,齊王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引蛇出洞”的妙計。他下令把蘇秦的頭割下來,懸挂在城門口,并且張貼黃榜,大意就是:“蘇秦是個大内奸,死有餘辜,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為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
此話一出,果然有人上鈎.竟有四人承認殺了蘇秦,前來領賞。
于是士兵把這四個人帶到了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大怒之下說:“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當然,這四個人隻是替死鬼,真正的刺客,早就逃回秦國去了。
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用來形容傻瓜、笨蛋。
也有一說起源于唐朝的故事。
當時長安府的京兆尹權勢很大,喜歡在出巡的時配上龐大的儀仗隊伍,而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負責手拿一根長竿趕開攔路的路人。後來,喝道伍佰增為二人,但長安群衆并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說他們是共稱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從此二百五成了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于牌九:
牌九中有“二闆”(四個點)和“麼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又被稱為“斃十”。它在牌九裡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麼牌也“吃”不了,所以後來人們就用他們的合稱“二闆五”這個詞來戲稱什麼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就把“二闆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習慣上又稱為“二五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