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字的現狀

漢字的現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5:26:39

漢字的現狀(漢字的起源)1

語言是人類交流情感、傳達信息的重要工具,人類産生就有了語言,可以說語言是人類社會成員之間得以聯系的紐帶。在文字産生之前,人類通過口頭語言進行交流,憑借記憶一代一代往下傳,但是口頭語言容易遺忘,另外口頭語言不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因此,人們為了适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創制了文字。我國清代陳澧說:“聲不能傳于異地,留與異時,于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迹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文字和語言有着密切的聯系,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産生的,在古代科技尚不發達的時代,聲音沒有辦法保存,不能“傳于異地、留與異時”,而文字的産生恰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文字是在有聲語言的基礎上産生并發展起來的,語言是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具體内容,如果沒有語言,文字也就不可能存在。文字則是記錄語言的符号,文字的出現标志着人類告别了愚味無知,開始進入文明。文字不僅是認識自我根源的鑰匙,也是文化的載體,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漢字的誕生标志着中國的曆史由口耳傳說進入了文字記錄時代,有文字就有了文獻,因而,炎黃子孫一代接一代地總結曆史經驗,創造并推動着社會發展進程。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告别蒙昧,走進文明,漢字作出了裡程碑式的貢獻。

漢字的曆史源遠流長。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漢字。在此之前,關于漢字的發展應該還有一段時間,但是現在沒有足夠的文獻資料來證明。漢字是如何起源的問題,一直是人們探讨的話題。關于漢字的起源曆史上有許多種說法,有些曆史傳說過去人們往往認為是無稽之談,但傳說的出現一定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常常隐含着合理的因素,由此可以窺見原始漢字的一些信息。

漢字的現狀(漢字的起源)2

結繩說:将漢字起源與結繩記事聯系起來,由來已久。《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老子》榮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漢字産生前的情形時也提到了結繩:“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僞萌生。”

漢字的現狀(漢字的起源)3

結繩,就是在繩上打結。至于怎麼打結,唐人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引述東漢人鄭玄的話說:“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其實結繩隻是古人的一種記事方法,《莊子·膚箧》言:“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骊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到了近代,一些生産力不發達,信息比較閉塞的民族地區也還有用結繩來幫助記事的。結繩記事對漢字的産生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能說漢字起源于結繩。結繩記事與文字發明的想法是一緻的,在人的記憶力之外尋找幫助記事的工具。它促使文字的産生,但還不是文字的起源。因為結繩僅僅是一種幫助記憶的實物性符号,不能成為記錄語言的交流工具,更不能表達語言中的讀音。随着生産力的提高,簡單地結繩不能适應這種需要,于是一種全新的符号體系就出現了。

漢字的現狀(漢字的起源)4

八卦說:相傳伏羲作八卦。《說文解字·叙》:“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而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僞萌生。黃帝之史官倉颉,見鳥獸蹄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時,初造書契。”八卦是古代巫師占蔔的符号,—為陽爻,代表奇數;一一為陰爻,代表偶數。共有八種組合: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奇、奇奇偶、偶奇偶、奇偶奇、奇偶偶、偶奇奇。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兩卦(六爻)相重則得六十四卦。

漢字的現狀(漢字的起源)5

劉師培在《小學發微》中說:“大約《易經》六十四卦為文字之祖矣。”其實漢字的起源與八卦沒有任何聯系。二者在形體上沒有繼承關系,八卦的圖形最早産生于西周中期,而殷商時期甲骨文已經形成了體系。漢字的産生應該在甲骨文之前,而八卦的出現比甲骨文還晚,因此,漢字起源于八卦的說法是不合理的。另外,八卦的卦爻和數有關,即使漢字中有些漢字采用了原始的八卦符号作為構字偏旁,但也不能認為漢字起源于八卦。

倉颉造字說:在有關漢字起源的傳說中,人們更相信黃帝的史官倉颉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倉颉造字在古書中多有記載。如《呂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車,倉颉作書,後稷作稼,臯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這裡倉颉作書指的就是倉颉創制了文字。《韓非子五蠹篇》:“古者倉颉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厶’(私),背‘厶’(私)謂之公。”到了秦漢時期,倉颉造字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如《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颉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除了文獻記載以外,人們還認為倉颉造字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這種傳說把結繩與倉颉造字銜接起來。結繩記事無法适應更多更快的記錄,必須探索新的方式,創造更多的相區别的符号,記錄更多的信息。人們從獸蹄鳥迹中發現了不同的圖像可以标示不同的食物和意義,因而出現了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是合乎邏輯的。其次,倉颉是史官,而文字是具有高度約定俗成性的符号體系,有大範圍的社會交往需要才能産生,當部落聯盟之阃産生頻繁的外交、戰争事務,需要岀現各聯盟共享的符号,于是對民間的刻劃符号進行整理成了當務之急,這個工作隻能由掌握文化的巫史來完成。

從曆史角度來看,文字是社會成員共同的交際工具,不可能是一個人創造的,是先民長期累積發展的結果。所以,倉颉造字隻是一種傳說而已。另外漢字存在大量的異體字,也說明漢字不是一時一地一人所創的。既然創造漢字的人很多,為什麼都不提及,而單獨提出倉颉呢?《荀子·解蔽》對此作了解釋:“故好書者衆矣,而倉颉獨傳者,一也。”意思是:創造漢字的人很多,隻有倉颉留下了造字的美名,是因為他專心一意的緣故。魯迅在《門外文談》中指出:“在社會上,倉颉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了起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由來,恐怕也逃不出這個例子。”也就是說,漢字當然不可能是倉颉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倉颉隻不過在這些人當中比較重要、起的作用比較大而已。

起一成文說:這個觀點是宋人鄭樵的主張。他認為漢字起源于“一”。他的這種學說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陰一陽謂之道”等古代哲學思想基礎上。鄭樵“起一成文”學說還根據《說文解字》中五百四十個部首“始一終亥”而來。所謂“始一終亥”,就是許慎在說解漢字的時候按照從“一”字開始至“亥”終結這個順序進行的。因此,他在《通志·六書略》中提出漢字的基本筆畫都是由“一”及其形體變化構成的,“衡為橫,從為豎,邪為撇,反撇為捺,至撇而無窮”,用“一”以及由“一”變化的各種形體就可以組成漢字。鄭樵以漢字中楷書橫平豎直的筆畫來說明漢字的起源,從文字符号體系内部來探讨筆畫及其相生之理,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無法從漢字的古文字字形得以說明,從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漢字形體,它的筆形并不是橫平豎直的。

圖畫記事說:圖畫記事是用圖畫的方式記事,有的本身就是原始的表意圖示,有的已是圖示文字,但大量的還是最原始的記事圖畫,大都是用紅土、泥炭、木灰、白垩等材料塗在石壁上,所以又稱做岩畫。其内容可以是記錄一次完整的活動、一次聯合圍獵的各個方面、一次盛大的慶典、一次隆重的祭祀;也可以是記錄和表現較全面的原始氏族生活;也可以是對神靈、圖騰、族徽号标的描繪,有的已有原始文字的形态。這些符号有的後來固定下來,成為表意符号。

漢字起源于圖畫,已為學術界普遍接受。很早以前,古人就有書畫同源的觀念。宋人鄭樵《通志·六書略》中說:“書與畫同出”。意思是漢字和圖畫共處一源。沈兼士說:“餘以文字之起源,實由記事之繪畫。”唐蘭說:“文字本于圖畫。”文字畫是作用近似于文字的圖畫,但它不是圖畫形式的文字。蘇美爾人的楔形字,古埃及的聖書字等,是圖畫性的。共同規律,文字脫胎于圖畫。國内少數民族用圖畫記錄傳遞信息的實例:新疆岩畫、大興安嶺岩畫、納西族的東巴文。漢民族的原始記事性圖畫可以從一些出土的文物中找到證明。例如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些彩陶,上面的圖案、動物等畫得很好,與後來的文字有很多相似性。

契刻說:契刻就是在物體上刻畫記号,因此也叫記号說。漢字起源于契刻,在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記載,《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書契就是書寫和契刻。《戰國策·馮谖克盂嘗君》:“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隋書·突厥傳》:“突厥無文字,刻木為契。”西南彜族在民主革命前,一般人除了結繩記事外,還有用契刻的方法幫助記憶。上述史料和民俗說明,契刻也是先民普遍使用的記事方法。契刻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計數,其次是用來提示事件。時間略晚于結繩,而功能大于結繩。主要用于契約與交換,在超越空間傳遞信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漢字也不源于刻契。因為漢字是一套複雜的結構系統,不能是從簡單的刻契而來,但其約定俗成的性質與漢字是一樣的。刻契為約的辦法,産生于原始時代發明文字以前,那時人們在木塊、陶器等物體上刻畫一些簡單的紋路或缺口以幫助記憶,其作用與結繩相似。木契上的刻劃道道,隻起幫助作用當然不能算是文字。但它也促進了文字的産生。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認為,漢字的源頭有兩個:圖畫和契刻。圖畫主要産生早期的象形字,契刻主要産生早期純符号性質的指事字等。單純說“漢字起源有圖畫”或“漢字起源于契刻”都是不全面的。上古先民所采壓的原始記事方法主要有結繩、木刻、圖畫以及在器物上劃刻。随着一些符号的反複使用以及先民們的記事方法的進步,文字終于孕育而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