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記屈原列傳翻譯節選

史記屈原列傳翻譯節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8:30:23
屈原列傳(節選)【西漢】作者: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娴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号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史記屈原列傳翻譯節選(屈原列傳節選原文)1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争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喾,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迩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谏。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内,同楚王謀劃商讨國家大事,頒發号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裡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原。

史記屈原列傳翻譯節選(屈原列傳節選原文)2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诽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

(他)遠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免官,這以後秦國想進攻齊國,齊國與楚國聯合抗秦。秦惠王以為這是憂患,便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着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願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聯合,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斷絕外交關系,秦國願意獻上商于一帶六百裡地方。”楚懷王貪得土地就相信了張儀,于是同齊國絕齊,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所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楚國使者說:“我同楚王約定是六裡的地方,沒聽說給六百裡。”楚國的使者生氣地離開,回來報告給楚懷王。懷王很生氣,便大規模調動軍隊去打秦國。秦國派兵迎擊楚國軍隊,在丹水、淅水,把楚軍打得大敗,殺死八萬人,俘虜楚大将屈匄,于是奪取楚國的漢中地區。楚懷王就調動全國軍隊,深入秦地作戰,在藍田開戰。魏國聽說這消息,偷襲楚國鄧地,楚軍害怕了,從秦撤回。但是齊國始終怨恨楚國絕交,不救楚國,楚國處境十分困難。 

 第二年,秦國割還漢中土地來同楚國講和。楚王說:“不願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情願了。”張儀聽說了,就說:“用一個張儀可抵當漢中土地,臣請求前往到楚國。”到楚國後,張儀又憑借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權的大臣靳尚,還讓他對懷王的寵妃鄭袖編造了一套騙人的假話。懷王終于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齊國,回來後,勸谏懷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後悔了,派人追趕張儀,沒有追上。 

 在這以後,諸侯聯合進攻楚國,把楚國打得大敗,殺死楚國的大将唐眜。 

 這時秦昭王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見。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王去:“為會麼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去了。進入武關後,秦國的伏兵截斷了歸楚的後路。便扣留懷王來求得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答應。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屍體被運回(楚國)埋葬。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做國君,用他的弟弟子蘭做令尹。 

 楚國人全抱怨子蘭,因為他勸說懷王去秦國卻未回來;屈原也痛恨他,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楚國,關心懷王,不忘祖國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夠一旦覺悟,楚國壞的習俗一旦改變。他關心君王振興國家,想把楚國從衰弱的局勢中挽救過來,在(《離騷》)一篇作品裡再三表達這種意願。然而終于無濟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後從這些事情看出懷王始終沒有醒悟了。 

 做君王的無論愚昧的、聰明的、賢良的,不賢良的,沒有不想得到忠臣來幫助自己做好國君,選拔賢良的人輔佐自己;但是亡國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聖明治國的君主好幾代都沒見到過,正是他們所謂忠臣不忠,所謂賢人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應盡的職責本分,所以在内為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果)軍隊被打敗,國土被割削,丢失漢中六個郡的地方,自己遠離故國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就是不識人的禍害了。 

 令尹子蘭聽說屈原憤恨他的話後,很生氣,馬上派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诋毀屈原,頃襄王聽了很生氣,把屈原放逐出去。 

 屈原走到江邊,披散着頭發沿着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象幹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闾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裡?”屈原說:“全世混濁卻隻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隻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随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麼不順着潮流推波助瀾?衆人都醉了,為什麼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麼要保持高尚的節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淨潔白的身體,去受髒物的污染呢?(我)甯願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着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還)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由于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贊;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于直谏。從這以後,楚國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後,終于被秦國所滅亡。屈原列傳(節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