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一葉落知天下秋”
♫
炎炎的夏日已經遠去,一晃就到了9月涼秋。
關于9月,還有很多别緻的雅稱,如:暮秋、晚秋、殘秋、素秋、玄月、霜序等。
民間有俗語,“金9銀10”,并且很快就迎來中秋佳節了,雖然古人是按照農曆來計算,但季節更叠,開啟新的月份,我們先用9首古詩詞來迎接良運金秋。
【 1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摘自劉禹錫《秋詞二首 · 其一》
這首詩為劉禹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永貞革新失敗以後,劉禹錫和柳宗元一同被貶。柳宗元病逝柳州,劉禹錫一去23載,命運可謂是跌宕起伏。
但劉禹錫是個很樂觀的人,始終都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态,如同這首《秋詞》,古人向來悲秋,可劉禹錫卻說秋天要好過春天,因為秋天有涼爽的天氣和碧藍的晴空。
由此可見,擁有豁達的處世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 2 】
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摘自秦觀的《秋日三首》
瀹讀yuè,此處作”煮”解;
課:朗讀、背誦;
楚詞同楚辭。
詩文大意為:碾好的月團用茶碗泡着,喝完以後,讓孩子去背誦楚辭。院子裡沒有風,也沒有落葉,隻有幾隻青蟲相對在吐着絲。
這首詩是寫家庭恬适生活的,由此可見為秦觀早期未入仕之前的作品,其中“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這兩句寫得很妙。
【 3 】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在所有描寫秋景的古詩詞裡,白居易這首也是出類拔萃的,尤其是前兩句,為千古絕句,意境幽美。
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822年,為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内黨争嚴重,白居易外任出朝心情反而輕松,所以見景生情,寫了這麼一首妙絕千古的詩。
【 4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這首詩為王維17歲的時候所作,當時他常遊走于長安和洛陽之間,适逢重陽節,王維賦詩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山東指的是蒲州,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王維有一個弟弟叫王缙,安史之亂後,王維被俘,并于安祿山帳下授以僞職。肅宗登基後收複長安,王維獲罪,正是弟弟王缙以戰功作保,并自願削籍才換得王維安然無恙。
王維升尚書右丞後主動提出緻仕,條件就是換自己的弟弟回京。幾年後,王缙官至宰相。
【 5 】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晖。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出自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
會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張祜到池州拜訪杜牧,由于二人命運相仿,皆是懷才不遇,所以在登齊山時杜牧有感寫下此詩。
詩文大意為:
江水倒映着南飛之雁的秋影,帶上美酒和朋友一起登高遠眺,塵世之煩惱不過是開口一笑的事,待菊花盛開我定要插滿頭才歸家;
唯有縱情痛飲才對得起重陽佳節,不必去憂愁落日的餘晖,人生短暫古來如此,更無須像齊景公那般對着牛山獨自流淚。
【 6 】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出自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創作背景為:唐代宗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李白在重陽節當日,曾登當塗龍山,作詩《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7 】
次日,李白再次登頂,感慨于菊花要連續兩天遭到采摘,故作此詩。
此前因永王案李白被流放夜郎,遇大赦後才得歸,聯想起此前在長安的遭遇,也算是二次受創,故借詩抒懷。
【 8 】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出自葉紹翁的《夜書所見》
詩文大意可解為:
瑟瑟秋風吹動着梧桐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獨自漂泊在異鄉的江面上,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猜想是孩童們正在捉蟋蟀。
所以,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思鄉詩”,寫得很生動。
【 9 】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出自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盧照鄰,初唐四傑,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楊炯曾有言,“愧在盧前、恥于王後”,說得就是盧照鄰和王勃。
創作背景為:
公元669年,盧照鄰任職益州,此前王勃因寫《鬥雞檄》觸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于是遠遊到了西蜀。秋冬之間,盧照鄰從益州來到梓州,适逢重陽節,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與王勃、盧照鄰三人同遊玄武山,互相酬唱,這首詩即為盧照鄰當時所作。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