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鴻雁、鯉魚、書簡、八行書、簡、牍、柬、素、箋、函、劄等代表。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别,書指函劄,信指使人,後來泛稱書劄為書信,換言之,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古代書信的别稱介紹如下:
1、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典故出自《漢書》:“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2、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3、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4、八行書: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為八行書。
5、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于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6、牍: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牍,漢代對簡和牍串起來寫字時,诏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将書信稱為尺牍。
7、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8、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9、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10、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11.劄:劄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劄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劄”一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