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代橋墩怎麼固定的

古代橋墩怎麼固定的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3 10:59:12

  造橋者們在水底鋪設一道石基,沿着橋的縱線抛下許多石塊,築成寬20多米、長達1千米的水下石頭長堤。單塊的石頭容易被海潮沖走,構成石基後,不易被海潮沖走。

  造橋者們巧妙地應用生物物質來解決海底橋墩的凝固難題。海洋裡生長着許多貝殼類動物,它們張着兩片殼,一片殼可以自由閉合,另一片殼則粘接在岩石上或别的貝殼上。它們是通過分泌一種黏性物質,将自己的一側貝殼粘連在岩石上的。一旦固定後,就不再會分離。以此來固定自己,防止被海潮卷走,這是它們為了适應環境、求得生存的一種手段。

  貝類生長繁殖迅速,經過不斷的堆積後會在橋基和橋墩周圍形成密密麻麻、結結實實的“貝殼水泥”,不僅把橋墩和橋基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也把海底的橋基凝結成一個整體。根據這種生物學原理,建橋者們在橋基周圍放養牡蛎,讓它們生長、繁殖,分泌黏結劑,以此來固定橋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