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手足相殘的情況可謂屢見不鮮。比如袁紹和袁術這一對兄弟之間,就在東漢末年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正是因為袁紹、袁術兄弟不和,這給了曹操各個擊破的機會。而就袁紹來說,不僅自己和袁術兄弟反目,在他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同樣沒有團結在一起。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袁紹的幾個兒子互相争鬥,這也成為曹操能夠平定河北,奪取袁紹地盤的重要原因。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面對至高權力,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卻沒有反目成仇,這是為什麼呢?
一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控制曹魏都城洛陽。自此,曹魏的權力落入司馬懿家族手中,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變。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于首陽山,谥号宣文。在司馬懿去世後,先是司馬師執掌大權。等到司馬師去世後,再由司馬昭來推動西晉取代曹魏的過程中。最終,這一目标由司馬炎來完成。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和睦,這是西晉能夠順利取代曹魏的重要原因。
至于司馬師、司馬昭為何沒有像袁紹的幾個兒子一樣反目成仇,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一方面,這是因為司馬師的能力要強于司馬昭。換而言之,司馬師能夠成為司馬懿的繼承人,不僅是因為他年長于司馬昭,更是因為他具備這樣的能力。
司馬師早年迎娶夏侯尚之女夏侯徽,二人育有五女。據《晉書》記載,夏侯徽知道司馬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師也對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青龍二年(234年),司馬師除掉夏侯徽。曹魏景初年間(237年三月-239年),司馬師擔任散騎常侍,多次升遷後擔任中護軍。他設置選用人才的規定,推舉人才不超越其功勞,官吏無從徇私。後來司馬師母親去世,司馬師為她守喪,獲得孝子之名。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前,司馬師就已經在曹魏小有名氣了。更為關鍵的是,司馬師因為擔任了中護軍這一官職,得以在曹魏禁軍将士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建安十二年,曹操将護軍改為中護軍,領軍改為中領軍,并令其掌管禁軍,宿衛皇室,地位頗重。正是因為司馬師曾經執掌禁軍,這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
與此相對應的是,正始元年(240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将。後來,司馬昭轉為散騎常侍。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高平陵之變爆發前,司馬昭根本沒有擔任什麼重要官職。因此,對于當時的司馬懿來說,已經在重點培養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了。對于司馬昭來說,和司馬師雖然是兄弟關系。但是,面對這位兄長,司馬昭需要保持仰視的态度。換而言之,如果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官職、能力相差不大,二人很可能會有一番争鬥,也即彼此互相不服氣。但是,現在司馬昭距離司馬師的差距太大了,這促使兩人不具備反目成仇的導火索。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可以用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來舉例了。在公元217年,曹操冊立曹丕為魏國太子之前。曹丕和曹植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對于曹丕和曹植來說,不管是能力還是地位,都相差不大,也即各有優勢。在此基礎上,在立嗣之争中,曹丕和曹植都形成了自己的心腹勢力,比如楊修支持曹植,司馬懿支持曹丕等。至于曹操的另外幾個兒子,因為和曹丕、曹植的差距實在太大了,自然不會和他們形成什麼沖突。
三
同樣的道理,因為司馬昭和司馬師的差距實在太大了,面對至高權力,司馬昭沒有和司馬師争奪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昭和司馬師的地位,都得到了提升。在這個時候,司馬昭确實具備了争奪大權的可能。不過,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養子司馬攸還是司馬昭過繼來的。所以,對于司馬昭來說,也确實沒有必要和司馬師争奪大權,乃至于反目成仇了。
正元二年(255年),鎮東将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并把自己的四個兒子當成人質送到東吳,向孫亮讨好,卻并未得到東吳的大力支援。在叛亂爆發之後,司馬師親自率軍去平定叛亂。當初,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吓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疾病,經常流膿,緻使眼睛震出眼眶。因此,司馬師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病逝于許昌,終年四十八歲。
司馬師病逝之前,考慮到司馬攸比較年幼,自然選擇将大權交給司馬昭了。彼時,司馬昭來到了許昌,被司馬師拜為衛将軍。司馬師去世,曹魏皇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鐘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後,司馬昭晉位為大将軍,加侍中,都督諸軍、錄尚書事。
四
最後,在筆者看來,不管是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昭,還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司馬攸,這都會确保司馬昭的地位。所以,對于司馬昭來說,一直緊跟這位兄長,沒有和司馬師發生什麼較大的沖突。正是因為以上兩個原因,促使司馬師、司馬昭面對至高權力的時候,沒有反目成仇。而這,自然和劉表的兒子,袁紹的兒子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正是因為兄弟相争,劉表和袁紹去世後,他們苦心建立的基業,最終化為烏有了。
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弑殺,司馬昭立曹奂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司馬昭派 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受封晉公。次年,司馬昭進爵晉王。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昭已經為西晉取代曹魏鋪平了道路。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于崇陽陵。數月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皇帝,谥号文帝,廟号太祖。此外,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後,追封伯父司馬師為景帝,其墓稱峻平陵,廟号為世宗。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