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14:21:36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裡外,不有雨兼風。”

唐朝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唐朝的宰相李峤說)1

初衣解詩:李峤是唐朝早期的宰相。可以說,他是唐朝四朝元老,三度拜相。我們知道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舉制度,開科取士,而取士的一個重要的科目就是做詩,所以幾乎唐朝所有的官員都是詩人。這也造就了唐詩的輝煌。

李峤很榮幸的出生在中唐時期,20歲就考中了進士。唐高宗發兵征讨僚族叛亂的時候,34歲的李峤跟随大軍南征,親自進入了僚族的山洞,用他高超的口才成功的招降了叛軍。

這次嶺南之行,也奠定了他的胸襟,有政治格局,能為天下事。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唐朝的宰相李峤說)2

那麼,既然是唐高宗的臣子,武則天當政的時候,知人善任的武則天,給了李喬給事中的職位。但是正是因為李喬心懷天下事,所以當丞相狄仁傑,被來俊臣誣陷時,李峤毫無懼色,為狄仁傑辯白。當時就觸怒了武則天。但随後又被武則天從潤州司馬招回,因為在朝廷重要的起草诏書上,李峤是有着過人的筆力,是可以服衆的。

那麼,我們從李峤的這一首中秋詩,可以看到他别具一格的胸襟。

那圓圓的月亮升上了秋寒的天空,

都說四海之内,都可以看見同一輪的圓月。

你怎麼能夠知道那千裡之外?

是另一番景象呢,在那千裡之外,極可能有秋雨還有寒風。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唐朝的宰相李峤說)3

李峤曾經千裡之外,遠赴嶺南,帝國的太平隻是一種表面現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當京師沉醉在一片太平之時,千裡之外的嶺南,或者漠北,因為氣候原因,不見得能看到一輪同樣的圓月,因為政治原因,也不見得都能四海歸心,天下太平。

這是一個有憂患感的,高層的官員,在中秋節寫下的一首詩。居安思危,在一片太平聲裡,有一種另類的警醒。

唐朝的天文并沒有當代這麼發達,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更多來源于自己的閱曆和經驗。作為李峤來講,征戰嶺南的閱曆,絕對讓他得知天下之大,氣候不同,他很笃定地寫下千裡之外,不有雨兼風,這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官僚,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而不是坐井觀天,小樓一統,人雲亦雲。我想很多人都能夠想到,中秋夜晚的圓月,并非四海皆同,但許多人就是一閃念,并沒有将這種現象和感覺精确地描摹出來。

但宰相李峤不一樣,他并不迷信。千裡外有雨兼風,來源于他對客觀世界的科學認知。也來源于他對政局的憂患。其實沒有哪一個國家真正肯做事的宰相不心存憂患,哪怕是當今的國際社會。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唐朝的宰相李峤說)4

所以這首詩寫在中秋非常另類。這也彰顯出了這宰相李峤,個性上的現實感與正直感。你們都去麻醉自己,都去娛樂自己,但是作為丞相的我,永遠會有所憂患和擔心。正是因為這樣的直言得罪了武則天,也正是因為直,而在宰相的位置上做了很多年。

我們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李峤的命運卻有些奇怪,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免去了李峤一段時間,又馬上重用,唐中宗的時候,也是貶谪了一段時間,馬上啟用。唐玄宗的時候,不再重用李峤,但晚年的時候,唐玄宗聽見梨園弟子,唱了一曲李峤的舊作,不禁潸然淚下。後來唐玄宗逃到四川蜀地,又記起了李峤的詩,大聲感歎,李峤真才子也。

但是李峤沒有成為唐玄宗的宰相。但我們知道,李喬在政治上或才華上一定是有過人之處。才讓唐朝的曆代統治者,都對他曆曆不忘。

那我們再來研讀這樣一首詩。居安思危,言淺意深,與繁華之中,有一種淩然的冷靜。作為政治統治者,要的就是明察秋毫,不為那些繁茂遮蔽望眼。在這一點上,李峤是有政治家的心胸的。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裡外,不有雨兼風。”

李峤是哪個時代的人(唐朝的宰相李峤說)5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歡迎留言置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