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doll
布偶貓
海/藍重點色
布偶貓顔色-黑色系
布偶貓由于攜帶重點色基因,無論什麼花色,眼睛顔色必定為藍色。
關于布偶貓品種标準可參考【布偶貓丨海豹雙色】。
重點色不同于雙色,無開臉;臉部中間,耳朵、尾巴、爪子及毛尖為深色,胸腹則為白色。
【中華田園貓丨黑白花貓(奶牛貓)】裡有種很唯美的花色——古人稱“踏雪尋梅”,全身黑,爪子白,就像在冬天雪地裡走過。
人家四蹄踏雪而來,重點色就厲害了!四蹄踏“煤”。
重點色布偶最大的特征:不僅有和暹羅同款的黑臉,還有同款的“挖煤爪”,以至于經常讓人誤會。
現代暹羅尖尖臉,很好區分,較難區分的是傳統暹羅。
【暹羅貓丨海豹色】裡有詳細介紹暹羅。
最簡單的鑒别方法,就是看毛發,尾巴對比最為明顯,暹羅是短毛貓,布偶是中長毛。成年後更容易區分,布偶有标志性的“大圍脖”。
其次看臉版,布偶楔形臉,耳距寬,耳尖渾圓;暹羅耳大且尖。
布偶體型比暹羅大很多,布偶骨架大顯得更魁梧,暹羅纖瘦苗條,肌肉力量十足。
為什麼說重點色是繁育人的寶藏色?
要知道,品種貓的顔色非常關鍵,結合色塊能呈現深淺不一、大小不同的花色。
經過N代繁育,後代的基因顔色表現上會越來越淡,越到最後,花色幾乎看不出來,肉眼看上去就像隻普普通通的“白貓”,任憑你怎麼吹爆,也無法讓人相信。
這也是許多貓舍換血線的原因之一。
那麼,如何扭轉乾坤,提高“純度”呢?
重點色布偶就是終極法寶!
我們先理解什麼是“加白”,其實就是花色中的色塊。
布偶貓色塊分類
貓的毛發之所以出現白色,是色素缺失的一種表現,與顯性基因、隐性基因等調控有關。
而加白就是顯性基因,和【中華田園貓丨黑白花貓(奶牛貓)】裡提的白斑基因是同個概念。布偶則分為6種基因型,加白級别越高白色占比越大。
s(顯性基因) S2、S4(隐性基因)
通過下圖布偶貓繁育配色表,可以看出加白等級越高,整體花色越淺。比如梵色就隻有頭頂一小撮和尾巴有顔色。
布偶貓繁育配色表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重點色在繁育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品相優異的重點色就是貓舍裡的“王牌”,更是背負着傳宗接代的使命。
讓我們溯源,看看作為布偶的創造者——安·貝克手上的初代布偶貓。
發現了嗎?最初的布偶都是黑臉黑爪,和手套色。
隻是後面繁育出了更多的花色,其中雙色最受國人的歡迎,便成了刻闆印象,認為隻有雙色才是真正的布偶貓,其他都是串串。
來自網絡的問答
首先,大部分品種貓都是人為雜交繁育出來的,隻有少部分是自然品種,但隻有通過國際貓協會認可的品種才能算得上世界公認的“品種”,也是經過嚴苛的标準和科學選育的結果。
遺憾的是,我們中國的狸花貓曾在2010年2月8日獲得的國際貓協會(CFA)的認可,後因缺乏專業正規化繁育,于2018年退出CFA。
我們還沒那麼厲害,更多所謂的品種是我們自己認可的,比如山東臨清獅子貓、簡州貓、奶牛貓等等,期待有天我們中華田園貓的各類選手們能登上國際大舞台,讓世界知曉。
正因如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養重點色布偶的家長們,經常被人誤會成暹羅,甚至米克斯貓。(即混種貓,音譯自英語的“mix”)。
我相信,家長郁悶的點并不是因為兩者有價差,而是喜歡,正因為喜歡,所以不希望被認錯。
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人叫錯了名字,更有甚者,說你的孩子是隔壁老王家的。
還非要當着你面說出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進入思維死角,智力就會在常識之下。
事實上,重點色布偶在國外受歡迎程度不亞于其他花色。
當然,也許人家并非惡意,可能不感興趣。感興趣你可以給他介紹,科普,也沒必要糾結~
暹羅貓作為重點色的“鼻祖”,曆史悠久,後面許多雜交誕生的新品種全得益于它的存在,比如1920年的伯曼貓、1930年的喜馬拉雅貓、1950年的巴厘貓、雪鞋貓等等,唯獨1960年的布偶貓知名度最高。
在“挖煤工頭”暹羅貓的帶領下,整個家族逐漸發展壯大,親戚越多越難區分,對此,國際貓協會(CFA/TICA/WCF)有清晰的界定,實在不行查族譜,查基因。
有了解的朋友認為伯曼貓與布偶貓也非常相似,但伯曼是有白手套的(後續會介紹伯曼貓,此不做延展),這和黑腳的重點色布偶很好區分,但和手套色布偶不太容易區分。
反而重點色和手套色的布偶更容易區分,就看爪子。
還有長毛貓中的喜馬拉雅貓、巴厘貓比暹羅更像布偶貓,不過喜馬拉雅是波斯系臉版,仔細觀察還是能區分的。
最後,有請我們的挖煤小分隊上場!
挖煤家族的四大成員,你能區分嗎?
還有很多挖煤的後續再給大家一一介紹。
關注我,一起探索喵星球
撸遍全世界的貓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