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簡單來說,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者或部門負責人,在較短的時間内,了解公司内部崗位有關工作信息與情況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從工作分析的具體過程來看,工作分析是一種活動或過程。具體講,它是崗位分析者采用科學的、适用的、恰當的手段與途徑,直接或間接的收集、比較、綜合分析有關工作崗位的信息,并就工作崗位的基本職責、資格要求、任職條件、工作環境、工作内容等做出規範性和格式化的描述與說明,其目的是為組織的發展、組織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及其他管理活動提供基本依據。簡單來講,工作分析的目的就是厘清崗位的“職、責、權、利”。
工作分析是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工作分析是個過程,工作分析的結果---職務規範;也叫工作說明書、崗位說明書或崗位描述。需要特别說明一點,崗位分析的對象是崗位,而非人;這一點尤為重要!
從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來講,崗位分析的方法很多,諸如:職務分析問卷(PAQ)、工作要素法(JEM)、管理人員職務描述問卷(MPDQ)、臨界特質分析系統(TTAS)、職能工作分析法(FJA)、任務清單分析系統(TIA)和關鍵事件法(CIM)等。
結合管理咨詢實踐經驗,實則在實際的崗位分析過程當中,最常用,也是對好用的工作分析有三種,具體内容如下:
一、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顧名思義,就是以問卷的形式和途徑,對公司内部所有崗位的“職、責、權、利”進行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輸出的方法。從其過程來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需要預先制定“崗位說明書制式模闆”,然後将崗位說明書模闆下發至各部門、各崗位;可以先由崗位任職者按照本崗位的工作任職條件、任職内容等模闆要求的内容進行初稿填寫。随後、部門負責人、人力資源部相關人員可以組成崗位說明書初稿評審“三人組”,即崗位任職者、部門負責人、人力資源部人員組成評審小組,對崗位說明書進行最終的評審和修訂。
二、訪談法
訪談法,就是由崗位說明書的撰寫人,與任職者本人,部門負責人等人員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面談。通過詳細的面談,了解和記錄訪談對象任職崗位的“職、責、權、利”,然後形成職位說明書初稿。需要特别說明的是,與訪談對象的訪談并非是漫無目的訪談,而是有預先确定的訪談内容。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其實預先确定的訪談内容大緻是和崗位說明書模闆是雷同的。原則上能夠使用問卷法就不使用訪談法,因為兩種方法的目的是一樣的;隻不多,對于書寫能力較差的崗位,也隻能退而求其次,使用訪談這種“笨拙”的方法了。
三、觀察法
這是一種更加“不聰明”的崗位分析方法,該方法主要應用在一些特殊崗位,比如書寫能力不強(甚至不會寫字)、又無法通過訪談進行工作分析的崗位。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種“被迫無奈”才适用出來的方法。可能會有讀者問了?有這種字不會寫,話不會說的崗位嗎?答案是肯定的。
2014年,我帶隊為浙江一家大型影視拍攝基地進行人力資源體系建設,該影視城是國内知名的影視拍攝基地。在崗位分析階段,就遇到該影視城的下屬餐飲公司有一個“燒飯工”崗位,這個崗位是由幾個大爺組成的一個小組,每天蒸大米飯,浙江本地人,一口的浙江本地“鄉音”。這些大爺飯燒的很香,但就是不識字,也不會講普通話,為此,咨詢小組甚是着急和為難。最後,迫于無奈,我讓咨詢小組的兩位助理(浙大在讀研究生)跟着這幾位大爺學習了幾天,每天從倉庫領米到米飯蒸熟,全程跟蹤記錄。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之後,這個“燒飯工”崗位說明書順利完工。
最後,在此提示一下,工作分析的對象是崗位,而非這個崗位的任職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