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胃鏡低級别上皮内瘤離癌多遠

胃鏡低級别上皮内瘤離癌多遠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3 22:01:27

胃鏡低級别上皮内瘤離癌多遠(低級别上皮内瘤變)1

王敏,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消化内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消化内科醫生,尤其是内鏡醫生經常會遇到患者拿着胃鏡和病理報告過來詢問:什麼是低級别上皮内瘤變?下一步怎麼辦?本文為您答疑解惑。

什麼是上皮内瘤變?

上皮内瘤變是病理學診斷術語,性質上是腫瘤性增生,相當于胃黏膜的異型增生,根據細胞和腺體結果異常增生的程度分為低級别上皮内瘤變(LGIN)和高級别上皮内瘤變(HGIN).上皮内瘤樣病變通常認為是癌前病變。

上皮内瘤變需不需要治療?

衆所周知,高級别上皮内瘤變發生癌變率極高,因此當發現HGIN時需積極治療。

胃鏡低級别上皮内瘤離癌多遠(低級别上皮内瘤變)2

低級别上皮内瘤變,該怎麼辦?

既往研究發現,活檢示低級别上皮内瘤變,内鏡手術切除後病理有高級别上皮内瘤變,甚至胃癌,比例約23%~37%不等。因此活檢雖然是确認病竈病理性質的有效手段,但并不能完全代表病竈的整體病理,活檢有可能低估病竈的病理級别,尤其病竈直徑超過10 mm、病竈表面變化多樣(發紅、結節、凹陷和糜爛),提示病理升級可能,應積極行内鏡下治療。

胃鏡低級别上皮内瘤離癌多遠(低級别上皮内瘤變)3

内鏡下治療方式有哪些?

(1) 切除治療:對于有明确邊界的局竈病變推薦行EMR或ESD将整塊黏膜切除,術後複發率低。目前為首選治療方式。

(2) 毀損性治療:

(a) 射頻消融術(RFA):射頻消融的原理是通過高頻交流電的作用引 起組織内的帶電粒子運動産生熱量,從而使細胞内外水分蒸發、幹燥、固縮脫落以緻無菌性壞死。目前臨床未大範圍應用,但其具有操作簡便、風險小等優勢,但費用全自費且昂貴目前未大範圍應用,具備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b) 氩離子凝固術(APC):是一種非接觸毀損方法,其原理是将離子化的氩氣噴射到靶黏膜,從而将高頻電能傳遞到組織,使其在高溫的條件下凝固。APC可能存在消融處深淺不一緻,這也可能是導緻較大病變殘留或複發的重要原因,從而導緻治療有效率下降。

(配圖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