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心态” 即 “作用于一段時期的心理狀态”。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健全心态的養成需要内化于日常點滴中。 衆所皆知,優異成績的取得靠的是努力和心态, 但我們往往隻關注考試心态卻忽略了更關鍵的學習中的長效心态。
厚積薄發,無問西東“無問西東” 來自清華大學校歌 “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原意是: 在前行中面臨萬事萬物的幹擾和阻礙時, 無論外界跌宕起伏,都對自己真誠守則, 勇往無前。 在這裡引用, 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在學習中要堅實地踏步向前, 二是指要帶着對知識的原初激情去學習, 削弱現實功利性。
學習是為自己學的, 既然是為自己, 那為什麼大家還總是覺得動力不足呢? 因為學習不是打工,今天解出一道數學題并不會得到可見的物質報酬, 而所謂的美好未來又幽微難明, 這樣的心态下怎麼會有學習動力?
“無問西東” 地學習, 即學習時首先不要一直想着功利的目的, 把大理想天天挂在嘴邊, 而是要從學習中找到内心的真實,找到一些成績以外的喜悅, 由這喜悅生出興趣。 唯有興趣才能減少大家對一時成績的關注———因為這些知識不是你追求的全部。其次, 把目光放長遠一點, 或許一些枯燥的知識現在看似全無用途,但它們可能是未來你能行至何種平台的入場券。
怎麼做到 “無問西東”首先要做好階段規劃。要想在狀态上保持積極, 但是心理上又能壓力适中、平和從容,就需要先對自己的整個學習情況有詳細的分析,然後再做階段規劃。
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 綜覽學習現狀。 列個分析表,将現在所學學科分為 “喜愛” 、“無感” 和 “不喜愛”三類。 對于“喜愛” 欄目下的所列學科,分别挖掘喜愛的方面 (主觀 / 客觀)、 成績水平和自己的優勢、 劣勢;對于“無感” 和“不喜愛” 的學科分别分析原因 (主觀 / 客觀)、 成績水平和自身的劣勢。
第二, 思考個人發展大方向。 問自己三個問題: A. 通過什麼方式到達更高的求學平台 (出國、 高考、 自招、 保送、 競賽)? B. 進入什麼學校的什麼專業繼續深造? C. 完成高等教育後,想以什麼社會角色獨立? 注意,這個大方向的思考基于你已經完成的第一步———對自己的學習狀态有了清晰的了解。
可能現在大家會覺得年紀尚輕,閱曆還少, 對自己未來的走向不是很清晰, 但這不影響思考它的意義。 因為大方向的思考是指導近段計劃的, 計劃可以根據方向調整, 但不可以沒有, 成長本來就是摸索、試錯的過程。
第三, 制訂個人培養計劃。 首先,将個人時間表、學校課業表對照、結合,明确各學科已有的學科任務并列出個人的時間總表。其次, 将個人時間總表和第一步中的分析表結合,并參考各學科已有的學科任務,為喜愛的學科加入自己的培養方案 (培養内容: 學科具體知識或技能。
其次要 抵禦對個人成長體系的幹擾。完成以上三步,你基本有了自己的小體系。接下來,就是怎樣盡量減少對小體系的不良幹擾。
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三種機制:第一, 激勵機制。 我推薦精神激勵。 如準備一個勵志歌單 (高三時, 《勳章》 《榮耀為名》 《燕園情》 是我勵志歌單中最常聽的三首), 記一些你個人認為願意 “喝” 且不反胃的 “雞湯” 格言,了解一個你最敬佩的人物的生平或者讀一下他/她的傳記……或者找尋其他能給予你精神激勵的東西。
第二,反思機制。利用上文第三步中個人培養計劃的“ 反饋區”,以半個月或者自己的一個計劃周期為限, 對計劃的完成情況、個人學習狀态進行系統回顧并調整。 當然,階段反思若能結合每日反思和他人建議則事半功倍。
第三, 轉移機制。 這是一種暫時性的解決辦法,長期使用可能會形成積極或者消極的心理暗示 (如下案例),所以要注重使用情境和方法。 “轉移法” 最重要的是用更有意義、 更積極的事情去代替眼下無用、 消極的庸人自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