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賞析及答案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賞析及答案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0 01:18:57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賞析及答案?漁家傲·秋思(北宋 範仲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九年級語文古詩詞賞析及答案?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賞析及答案(九年級語文下冊課内古詩文)1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賞析及答案

漁家傲·秋思

(北宋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1.本詞重點句翻譯: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飲一杯濁酒,不由想起萬裡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窦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

2.句子賞析:“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緻?試加以描述。

群山連綿,炊煙袅袅,夕陽西下,一座孤城,城門緊閉,表現了邊塞的凄涼。

3.主旨賞析:請對“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作簡要分析。

運用窦憲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詞人和征夫們的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賞析:請揣摩“霜滿地”在表達上的作用。

借邊地夜寒深重表達凄清悲涼之感,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将士寒夜戍守的艱辛。

5.中考真題再現:

(1)“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詞人渴望建功立業和思親念鄉的複雜情懷。

(2)從寫景的角度賞析“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邊聲伴着軍中的号角響起,凄清悲涼;在群山的環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号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圖,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獨特的風景。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轼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語往往一字傳神。“千騎卷平岡”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2、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這篇詞中的名句,請說說你的理解。

答:(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企望為國禦敵立功、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1分)和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1.對上面這首詞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詞,從題材上看是寫雄健勇猛的軍營生活場景,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是豪放壯美的,故将其稱之為“壯詞”十分妥帖。

B.上片描寫的都是作者曾經經曆過而今天已失去的軍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

C.由下片描寫的内容來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勳、身後的美名,這些顯得非常功利庸俗,對此我們應持批判的态度。

D.“可憐白發生”,表明自己年紀已大,恐怕沒機會實現抗敵救國的理想了,體現出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之情。“可憐”二字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

答案:(3分)C(不應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複失地的大業,是積極向上的,表達出強烈的愛國激情;“赢得生前身後名”有其思想認識方面的時代局限性,但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價值得以體現的一種形式。)

2.對這首詞内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C ) 。(2分)

A.上阕中“八百裡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将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場面。

B.下阕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了将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銳氣。

C.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暮年,仍雄姿英發,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英雄形象。

D.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卻壯志難酬的現實。

3.對這首詞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 。(3分)

A.“沙場秋點兵”一句寫閱兵場景,“秋”字為閱兵場景增添了悲涼之氣。

B.“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一句呼應題目,是作者與陳同甫的共勉之詞。

C.詞的上下阕一般會“換意”,但這首詞卻突破傳統,詞意上下貫通,展現了一幅戰争場景,甚為獨特。

D.“可憐”兩字凸顯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從前九句的壯懷激烈陡然變為末句的黯然傷神,波瀾起伏,言近意遠,實為大家手筆。

滿江紅·小住京華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将侬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譯文】

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淨,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着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麼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别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麼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裡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寫詞背景】

這首詞是她在1903年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典故:

①“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跎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②“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又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另一方面歎清王朝卻面對帝國主義的“豆剖瓜分”的束手無策、一退再退、軟弱腐敗的窘态。(作為一位失敗的英雄,項羽猶能于失敗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壯的英雄本色,然軟弱腐敗的清王朝卻面對帝國主義的“豆剖瓜分”(《如此江山》) 束手無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實在可悲可歎! )

③“不因人熱”, 因:依靠。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竈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别人。典故出自《東觀漢記·梁鴻傳》:“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竈更燃火。” 表明自己雖真心誠意地結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歎無知音可交。

④“莽紅塵, 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這裡指自己淚濕衣衫,極言自己對前途的擔心和憂慮。

【練習】

1.下列句子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句是( C 别号是鑒湖女俠 )(2分)

A、《滿江紅》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著名活動家,婦女解放運動先驅秋瑾。

B、“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本句運用短句,節奏明快,格調高昂,豪邁雄健,将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達得淋漓盡緻。

C、《滿江紅》是題目,作者是浙江紹興人,别号“易安居士”。

D、“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跎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表達了作者對外國列強進逼,中華大地前途危殆的憂思。

3.試簡要賞析“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3分)

本句引用典故,抒發了詞人知音難覓,不禁潸然淚下的苦悶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義,抒發了詞人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意思相近,酌情給分)

4.詞的上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表達了詞人不願過貴婦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縛、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3分)

5.評價秋瑾這首詞“基調高昂,語言剛健清新”,試聯系詩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運用短句/節奏明快/格調高昂,豪邁雄健,将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達得淋漓盡緻。(2分)“平生肝膽”“英雄末路”等詞句脫口而出,不假雕飾,顯得清新自然,卻又剛健質樸。(2分)而結語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知音難覓、不禁潸然淚下的苦悶。(1分)(意思相近,酌情給分)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與寫詞背景】①指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這是作者貶谪黃州的第三年。②嘯:撮口長嘯,魏晉者常作此以示灑脫。②吟嘯:吟詠嘯歌。③芒鞋:草鞋。④向來:此處為方才之意。

(1)結合作品簡要分析詞人是如何以曲筆直抒胸臆的。

答:這首詞表面寫道中遇雨,雨過天晴遂又感春風,又見陽光;實指人生亦會遭遇突如其來的風雨(如政治生活的風浪),而這一切終會過去,不要把它們放在心上。這便是作者的以曲筆直寫胸臆。

(2)古今不同讀者對這首詞的理解各異,有人認為這首詞是曠達人語,也有人認為這首詞是歸隐人語。談談你對此的理解。(4分)

答:(示例一)風雨不定,依然吟嘯與徐行;暫失鞍馬,内心依然輕松;縱然是蓑衣煙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風、朝陽終會有,風雨陰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總會歸去由此可見這首詞确是曠達人語。(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嘯徐行;視竹杖草鞋勝過鞍馬品級;情願蓑衣獨釣,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歸去的生活中無所謂風雨陰晴由此可見這首詞确是歸隐人語。(本題3分,能結合作品自圓其說即可給分。若認為曠達人語與歸隐人語二者皆有,隻要言之成理亦可。)

(3)這首詞,寫眼前景,寓心中事,談人生哲理。請結合詞的上片,作簡要賞析。(3分)

答: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隻莫聽二字便寫出性情,穿林打葉聲,既是眼前實景,又何嘗不是作者在官場多遭打擊的寫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嘯,增加了挑戰色彩,誰怕就更見出作者坦蕩胸懷。一蓑煙雨任平生,既豁達,又無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風雨一樣自然,不必害怕,順其自然,山頭斜照自有到來之時。

(4)比較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談談本詞主人公的形象特點。(3分)

答: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嚴寒,不懼官場黑暗,傲然獨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體現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轼,面對挫折打擊,能自我解脫,顯示出的是曠達。

(5)上片哪些詞語表現了作者豁達的胸襟?

答:莫聽、何妨、誰怕、任平生。

(6)你如何理解“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

答:在作者眼中,風雨交加也好,晴天麗日也好,都是沒有什麼差别的。結合作者當時的政治處境來看,他顯然是用來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7)詞是蘇轼谪居黃州時所作,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了什麽人生态度?

答案: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了面對人生苦難之時,無喜無悲、榮辱皆忘、曠達超脫的人生态度。

(8)作者在詞中又是如何表現這種人生态度的?

詞人寫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同時還采用一語雙關的手法,詞中的風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暗指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全詞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領略不盡。

上片連續用了“莫聽”“何妨”“誰怕”“任”等詞語,表達了詞人什麼感情?

答案:上片連續用了“莫聽”“何妨”“誰怕”“任”等詞語,寫出了蘇轼面對自然風雨時的從容的心理感受,也寫出了他面對人生風雨時的曠達和樂觀,進而言之,這便是面對苦難時一種可貴的超脫精神。

閱讀練習四

(9).能表達本詞主旨的詩句是一蓑煙雨任平生(2分)

(10).山頭斜照卻相迎中的相迎運用了修辭手法,請你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

答:這句詩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相迎一詞,表現出詩人經過風雨之後,感受到夕陽斜照給他帶來的雨後清新的喜悅(大意相同即可)(2分)

(11)、詞的第一句寫到了穿林打葉之雨,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那麼,“一蓑煙雨任平生”寫的是什麼雨呢?作者對這種雨怎麼看待?

答:一蓑煙雨任平生寫的是人生中的風雨,作者對人生中各種各樣的風吹雨打都是無所畏懼的,體現了他堅強、樂觀的精神。

(12)、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照應小序中哪一句?

答:照應小序中“已而遂晴”這一句,這是眼前實景實寫。

(13)、如何理解“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句?

答:表層,回頭看剛才風雨吹打的地方,一切都歸于平靜。深層,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遇到多少喜悅,都是無所謂的,寫的是作者心靈的天空無風無雨。這裡運用了一語雙關的寫作手法。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隻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着,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①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陳與義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鎮壽聖院僧舍時所作,追憶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國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間在洛中與好友們遊樂的往事。②午橋:在北宋河南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詞句内容簡要分析。(4分)

答案:①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着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2分)③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着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1分)

2)全詞圍繞“閑”的心緒,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4分)

答案:①從洛陽舊遊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閑”,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②從昔日與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閑”,感慨個人知交零落;③從二十多年的轉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閑”,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無成。(答對其中兩點即給4分,答題意思對即可)。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澘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詞約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時在建康(今南京)江東安撫司參議任上。

1.“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請簡要概括。(4分)

答:此句通過描寫自己的行和言,①表達了作者因歲月流逝、功業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②更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每點2分)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4分)

答:運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作者幻想飛入月宮,砍去枝葉婆娑的桂樹,灑向人間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達了作者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定信念。(2分)

3.下列對這首詞作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開篇破題,寫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後逐漸變得像重新磨過的銅鏡般明亮。

B.詞人舉杯賞月,由月亮聯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勸酒提問,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風直上長空,俯看壯麗山河,内心充滿了激昂樂觀的豪情壯志。

D.結句展現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飛奔月宮,砍去婆娑的桂樹,讓清光灑滿人間。

E.作為豪放派詞人,作者在本詞中運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義風格明顯。

答:B.C(5分)(B.“作者向嫦娥勸酒”理解有誤。C.“内心充滿了激昂樂觀的豪情壯志”概括不當)

(答出一點2分,兩點即可得滿分)

4.作者在這首詞中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作者問姮娥¨白發欺人”等詞句,表達了自己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功業難成的憤懑。

(2)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樹”等詞句,表現了堅定的報國理想:掃清朝廷的妥協投降力量,驅除入侵中原的外敵勢力,把光明帶到人間。(每點3分,意對即可)

浣溪沙·身向雲山那畔行

那蘭性德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寫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使觇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此篇大約作于此行中,抒發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1. 這首詞哪些詞語寫出了塞外的荒涼?

答:1北風吹斷馬嘶聲,引人入寒風凜冽之境,“斷”字,不僅生動描繪馬嘶聲在北風中被阻斷,更描繪了人被隔絕在荒涼地的感覺。2“深、遠、晚、荒、舊”一系列形容詞。 深秋遠塞,揭示出時間處于深秋,給人以寒冷蕭瑟印象,空間處于偏遠荒涼之地。 晚煙、 荒戍壘 、舊關城,給人以暮色、黯淡、荒涼、殘破之感。 3另外“一、半”這兩個量詞,實際上展示的也正是與豐富、繁多完全相反的 蕭疏、稀薄之感,映襯塞外空闊荒涼。

2. 這是一首邊塞詞。詞作通過刻畫“北風”“晚煙”“戍壘”“斜日”等邊塞之景,将塞外的荒涼和詞人内心的悲怆合二為一,凄涼中透露着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裡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窦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贻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 詩中主人公離家歸家的年齡分别是多大?

答:十五、八十。

2. 用詩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現在怎樣?

答: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窦入,雉從梁上飛。

3.全詩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答:全詩通過對一個久别家鄉重歸故裡的老兵回家時所見情景的描述,表現了他的孤獨和凄涼,反映了戰争的殘酷無情,也體現了人民對戰争的厭惡和憎恨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文學常識:本詩的作者是岑參_

2.重點詞句翻譯:寫出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并翻譯句子。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縱橫交錯的樣子 沙漠上凍結了百丈厚的冰,天昏地暗;陰雲密布在萬裡長空,凝結不散。

3.詞句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構思新穎,聯想奇特,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請結合詩的内容,說說這兩句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雪花給樹木披上銀妝,仿佛突然刮起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萬樹的梨花。

4.主旨賞析: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抒發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感情及因友返京而産生的惆怅之情。

5.手法賞析:品析本詩的修辭美、意境美。

修辭美:以“春風”喻“北風”,以“梨花”喻“雪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來得突然且鋪天蓋地,又把冬天寫出了春意,情調樂觀而昂揚,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

意境美:營造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壯美情境,體現了作者詩歌的豪放風格。

6.考題預測:“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結合詩歌内容進行賞析。

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繪了沙漠縱橫交錯着無邊風雪的畫面,對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總結;第二句寫了天空中布滿慘淡的陰雲,引出詩人為友人長途跋涉而産生的擔憂之情,由此自然轉入下文的送别。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何處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麼地方?(1分)

答:“中原地區”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國”。

2.作者說孫權是英雄的依據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述。(2分)

答:年紀輕輕就做了上萬士兵的統帥,不滿足占有東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劉備抗衡,連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贊歎、佩服他。(一點1分,滿分2分為止,意思對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3.作者贊頌孫權的用意是什麼?(3分)

答:①借古諷今,抒發作者對宋統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複失地的投降路線的憤懑之情(若隻答“借古諷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孫權那樣有才略的人來領導抗金鬥争,統一祖國(或: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渴望收複中原,統一祖國的願望)。(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詩句“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叙寫詩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鬥争生活。

2.“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儒家經典。

3.詩中以形象的比喻說明國家和個人的境遇,巧妙地利用地名來書寫自己憂慮不安的心情的句子是:(1)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4.解釋詩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義。

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國家支離破碎,像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像被風雨抽打的水上浮萍。集中反映了國家的衰敗和個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5.談談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這兩句詩表現作者忠心報國、為國捐軀的決心,顯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表達了作者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

6.反複誦讀:“人生自古……”體會它的内涵,并舉例說說它深遠的曆史影響。

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和廣大民衆。無論是文學創作、戲劇演出、歌曲傳唱中,經常可以看到《過零丁洋》等篇,激勵民族情愫的呐喊。對後世仁人志士的節操,文學上的摯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啟發和廣遠的影響。

7.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起:做官。 (2) 汗青:後來特指史書。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蹰。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 詩中極言潼關形勢險要的句子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主旨句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 選出對該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D )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标題。

B.“山河表裡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内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湧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阙萬間都做了土”。

3.此曲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題。

4.請談談你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答案:表現了一個曆史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群衆依舊過着痛苦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5.曲的開頭描寫潼關的地勢,作用是什麼?

答:在潼關路上望西都,自然引發曆史興亡的感慨;寫潼關之險意在說明曆代王朝仍然難逃滅亡的命運,突出了主題。

6.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答:一個“聚”字和一個“怒”字,分别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形象地表現出峰巒高峻的形态和波濤呼嘯的氣勢。

南安軍

文天祥

梅花南北②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③。

【注釋】①南安軍:地名,今江西大餘。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北行途經南安軍大庾嶺時所作。②南北:相傳大庾嶺是南北氣候的分界嶺。③采薇:指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最終餓死的典故。

1.理解和賞析:詩颔聯上句寫詩人被俘後押送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雖然途經故鄉,但身系拘囚,無顔見家鄉父老,還不如戰死沙場。詩的頸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

2.請簡要賞析 “風雨濕征衣”一句中的“濕”字。(3分)

答:詩人征衣被風雨淋濕,表現了環境的凄苦,烘托出詩人兵敗被俘後内心的凄苦、沉痛。

3.詩的尾聯“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答: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愛國的節操;誓死報國的決心。

别雲間

(夏元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鄉難”,難在何處?(3分)

答:抗清事業難成,老父已經殉國,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難見故園和親人,對此心中怎能無所留戀?

2.這首詩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寫作背景相同,都是詩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兩首詩在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請你簡要分析。(4分)

答:同:都包含着詩人對山河破碎的滿腔悲憤、對救亡圖存大業未就的遺憾和強烈的愛國之情、誓死如歸的精神。

異:《别雲間》還表達了詩人對故鄉親人的依戀和對抗清鬥争的堅定信念。

3.“ ,靈旗空際看”兩句,化用了 (詩人)《 》裡的詩句“”,表達了不屈的意志與信念。

4.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

詩作首聯叙事,叙述自己三年 的飄零生涯。其中“ ”一詞将詩人從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争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深含着詩人

颔聯抒寫詩人 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壯志難酬,複國理想終成泡影,重整河山的愛國宏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恸,忍不住向上蒼發出“ ”的質問與诘責。 頸聯抒發 之深情。詩人緣何難别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

尾聯抒發 。“ ”的詩人坦然作出“ ”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複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 。詩作以落地有聲的 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 ,和 ,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 的不朽豐碑。

答案:3.毅魄歸來日 屈原 《國殇》 “身既死兮神已靈,魂魄亦兮為鬼雄”

4.艱苦卓絕抗清鬥争。 “羁旅” 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對故土淪喪、山河破碎 “誰言天地寬”。 眷念故土、懷戀親人 家仇。

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誓志恢複之決心。“已知泉路近”,“毅魄歸來日”。 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複大明江山。 铮铮誓言。 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盡忠報國的赤子情懷。 國家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山坡羊·骊山懷古

張養浩

骊山四顧,阿房一炬,當年奢侈今何處?隻見草蕭疏,水萦纡,至今遺情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赢,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山坡羊·骊山懷古》為張養浩途經骊山有所感而創作的一首小令。前三句回顧骊山的曆史,六七句諷刺後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結尾顯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對曆史興亡的大徹大悟。全曲揭示封建統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權奪位而導緻滅亡的曆史教訓。觸目傷懷,引史為證,感情痛切,風格沉郁,抒發了世事無常、徒增悲歎的感歎。

1、 曲中點明懷古之地的語句是:骊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2 、《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有“望西都,意躊躇,宮阙萬間都做了土。”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懷古》中與此意境相似的語句是:骊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3 、曲中再現骊山和阿房宮舊址荒涼景象的語句是:隻見草蕭疏,水萦纡。至今遺恨迷煙樹。

4、曲中表明作者對曆史興亡的大徹大悟,對王朝争權奪位的否定(表現詩人感時傷懷的情緒,慨歎曆史更疊的無情和必然)的語句是:赢,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5.這首小令感懷、議論的事實基礎是什麼?請結合作品的具體内容作簡要的分析。

答:當年骊山上供帝王們尋歡作樂的華清池,和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一樣,已經蕩然無存。眼下,隻見彎曲的河流,蕭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蒼的林木。

6.結尾說赢、輸“都變做了土”,指什麼而言?詩人的議論又是針對什麼而發?

答:打赢了的(項羽)把輸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頭來也變成了泥土,消失在曆史的煙雲之中。詩人譴責諷刺的就是封建統治者為争奪權利而進行的殘酷厮殺與奪得政權後的荒淫奢侈。

7.請簡析這首小令的藝術表現手法。

①用典。前兩句“骊山四顧,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宮賦》中的典故,回顧骊山的曆史,曾是秦朝宮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燒之後,當 時的歌台舞榭、金塊珠礫都已不複存在。

②反問。“當時奢侈今何處.一句中,作者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了對從古到今曆史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并自 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隻見草蕭疏,水萦纡。

③借景抒情。“隻見草蕭疏,水萦纡.兩句是說再不見昔日豪華的宮殿,隻有野草稀疏地鋪在地上,河水在那裡迂回 的流淌。草的蕭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

④借古諷今。秦王朝因奢侈、殘暴而亡國的遺恨已消失在煙樹之間了。而這種亡國的遺恨不隻有秦 朝才有,周朝、戰國列國直到漢楚之争,哪個不抱有敗亡的遺恨呢?實際上作者在這裡寄托了一種諷刺,是說後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元朝統治者在奪得政 權之後更奢侈揮霍無度,全然不顧國庫空虛社會經濟急待調整。

⑤對比。“赢,都變做了土; 輸,都變做了土。.全曲兩句在對比中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無 論輸赢,奢侈的宮殿最後都會歸于死亡,“都變做了土.,我們可以看作者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曆史的規律性的概括。

8.張養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的結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從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換,帶給人民的全是苦難。請分析這首小令是從什麼角度來表現了什麼樣的主旨的?(6分)

這首小令是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談的。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赢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為争奪 政權而進行的殘酷厮殺、焚燒及奪得政權後大興土木的奢侈無度。伴随着各個王朝的興亡交替,是無休無止的破壞,無數的物質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為灰燼。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的水盡鵝飛罷!

賞析: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号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唢呐,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産。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醜态,在輕俏诙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1.《朝天子•詠喇叭》體裁是 散曲 ,朝天子屬曲牌名,詠喇叭屬散曲題名。作者王磐是明代散曲家。詞中用曲兒小腔兒大一句形象地描繪出喇叭、鎖呐的特征,用__隻吹的水盡鵝飛罷_!表現了喇叭、唢呐吹奏的結果。

2.《朝天子•詠喇叭》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大擺威風,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3.賞析“腔”。

腔調之意,道出了宦官與喇叭的共同特征,揭露了宦官裝腔作勢的醜惡世态。

4.賞析“擡”。

擡高之意,與喇叭特點相對應,暗含對比,諷刺了宦官裝腔作勢,狐假虎威的嘴臉。

5.賞析“亂”。

表面寫的是官船來往之頻繁,也側面表現官場的混亂和黑暗,表達人民對他們的憎恨。

6.賞析“隻吹的水盡鵝飛罷”。

運用誇張,比喻手法,形象的寫出了官船喇叭聲聲,刻畫了他們仗勢欺人,橫沖直撞,揭露了他們欺詐百姓,魚肉百姓的罪行。

7、這支曲子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語言上具有通俗易懂,諷刺性強的特點。

8、曲子通過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明正德年間,宦官當權。他們每日出巡,竟無空閑之日,每到一處,動辄吹吹打打,威風八面,搞得民不安生。這首《詠喇叭》以号角為題,正是諷刺宦官們裝腔作勢的醜态,從而揭露他們作威作福,殘害人民的罪惡。言語中流露作者沉痛激憤的思想感情。

9、前人在評價這首曲子時,認為這首曲子極富藝術魅力,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麼?

同意。這是一首詠物詩。表面上看,無一句不是在“詠”喇叭,實際上,無一句不是在寫那些官宦,寫那些官宦醜态,以及禍國殃民的罪行。構思巧妙,語言通俗淺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諧,是一首極富韻味與諷刺力的詠物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