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三輪農用運輸車,有的地方叫做三碼子,有的地方叫做三磞子。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誕生于安徽省的一種農用機動車。
1980年,在安徽甯國,有幾個農民用一輛架子車,拉着一台單缸柴油機,到一家農機廠,要求廠裡給改裝成機動車。廠裡技術人員經過努力,還真的就給做成了。就這樣,我國第一輛三輪農用運輸車誕生了。
農民和架子車
這種專門用于農村運輸的機動車輛一經誕生,就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市場活力。由于這種機動車結構簡單,制作并不複雜,因此很多地方開始仿制生産。
在這之後,有的地方利用淘汰的汽車生産設備,制造出了四輪農用運輸車。也很快得到農民認可,迅速推廣開來。
為了使這種車輛得到有效安全管理,當時規定由農機監理部門進行管理,三輪農用車按小型拖拉機管理,四輪農用車按大中型拖拉機管理。
到80年代末期,農用運輸車的年産量已經達到幾十萬輛,成為我國産銷量有一定規模的一種新車型。機械工業部和公安部開始對這種車輛實行目錄管理,并對車輛型号、發動機功率、整車尺寸和載重量等進行限制和規定。其中農用運輸車的型号是按農業機械的分類标準制定的,因此仍被定義為農機類。例如,三輪農用運輸車的型号中,7Y的含義:7——農業機械第七類,運輸機械;Y——運輸車輛。
90年代初期,是各個農用運輸車企業集中發力的時候。因為,此時市場已經打開,用戶需求沒有問題,關鍵是産能和價格。當時,南京溧水的金蛙,山東濰坊的巨力,安徽宣城的飛彩,是三輪農用運輸車行業中的三巨頭。
金蛙三輪農用運輸車
巨力三輪農用運輸車
飛彩三輪農用運輸車
其他産銷量比較大,或者知名度比較大的還有山東的雙力、時風、五征、福田五星、光明、德寶,河南的奔馬、飛毛腿,河北天同的希望,山西卓裡等廠家和品牌。
看看下面這些三輪農用車,有你熟悉的嗎?
福田五星三輪農用運輸車
雙力三輪農用運輸車
光明三輪農用運輸車
奔馬三輪家用運輸車
天同希望三輪農用運輸車
飛毛腿三輪農用運輸車
中原三輪農用運輸車
卓裡三輪農用運輸車
90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三輪農用運輸車的時風、五征發展勢頭強勁,很快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金蛙、巨力、飛彩和雙力先後被市場淘汰。
時風三輪農用運輸車
五征三輪農用運輸車
由于市場需求旺盛,雖然生産廠家不斷變化,但整個行業的年産銷量逐年大幅增長。農用運輸車的年産量,從1991年的67.8萬輛,猛增到1995年的230萬輛,1997年的産量達到262萬輛,1998年達到280萬輛,到2000年産量超過300萬輛。農用運輸車社會累計保有量,從1991年的184萬輛,增加至1995年的783.3萬輛。到2000年,農用運輸車年産量,加上當時每年100多萬台手扶拖拉機和100多萬台小四輪拖拉機的産銷量,估計當時農村的小型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的總保有量接近3000萬台(輛)。
而當時,我國汽車進入家庭尚在讨論和争論中,而農村卻使得千家萬戶擁有了機動車。雖然這種車輛比較落後,但它解決了農民的實際問題,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産效率,為我國當年的三農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此,1994年和1996年,農用運輸車曾兩次開進中南海,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2004年,國家新頒布實施的機動車安全标準,取消了農用運輸車這一車種,三輪農用運輸車改稱三輪汽車,四輪農用運輸車改稱低速載貨汽車。從此,農用運輸車由農機産品變成了汽車系列,農用運輸車成為了曆史。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過度車型的農用運輸車,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生産廠家的農用運輸車産銷量迅速下降。盡管在這之後,有農用運輸車廠家,以拖拉機變型運輸機的名目進行生産,但終因市場風光不再,沒有維持幾年,目前大多數已銷聲匿迹。
下面介紹時風和五征,兩個轉型發展非常成功的農用運輸車制造企業。
1.時風集團時風成立于1993年5月18日,之前是高唐縣集體性質的工具廠。由于抓住了當時市場需求旺盛的三輪農用車這個好産品,加上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一路不斷發展壯大,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時風這個企業有其獨到的經營能力和策略。記得時任《農機質量與監督》雜志主編的梅成建,當年采訪時風董事長劉義發時,劉總表明了他的“三不方針”:一不上市,他對上市不感興趣;二不貸款,因為不但不需要,而且他們在銀行還有存款;三不做聯合收割機,因為聯合收割機比較複雜,他們隻做自己能做而且能做好的産品。2006年,筆者與同事支杏珍采訪劉義發董事長時,他也表達了做能做而且做得好的産品這個意思。
2006年,記者支杏珍采訪劉義發董事長
其實,時風能夠戰勝其他廠家,赢得三輪農用運輸車國内大部分市場份額,是其低成本戰略和規模化生産。
早在1996年,筆者供職的部門接受機械工業部農用運輸車調查的課題,有同事到剛剛成立三年的時風調查時,就對其成本控制的方法印象深刻。因為,時風下料和生産車間,對産品用料有着非常嚴格和精準的計算與控制,其精細化管理甚至細緻到無法再細。
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價格低廉無疑是擊敗對手的最好武器。時風很快成為三輪農用運輸車行業的霸主,其市場占有率達到半數以上,産銷量達到100多萬輛。到2006年,已建有六個生産廠區。
其實,時風的成功還在于它的規模化生産。試想,100多萬輛農用運輸車的産量,每個零部件都算得上規模化生産了。僅輪胎一個部件,年需求量就是幾百萬隻。一個中等規模的輪胎廠,都不能供應得上時風的需求。因此,時風自己建立了輪胎廠、柴油機廠、油漆廠和其他配套件生産車間。甚至為了保障生産過程中的電能需要,還投資建設了熱電廠。
劉義發介紹說,雖然我們建有配套部件生産廠和車間,但并不是都要自己生産。如果外邊市場上的産品價格低于自己生産的成本,我們就到市場上去采購。總之,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誰的價格低,我們就用誰的。
之後,時風開發了拖拉機産品,低速電動汽車産品,以及化纖産品等。雙力倒閉後,接收了雙力的聯合收割機産品。
目前,時風建成了農用汽車産業園、農業裝備産業園、化纖輪胎産業園、熱電産業園、電動汽車産業園、現代農業裝備産業園。形成了農用汽車、農業裝備、化纖輪胎和電動汽車四大百億産業發展格局。
2.五征集團五征集團位于山東五蓮縣,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五蓮縣通用機械廠,2000年民營改制,成立五征集團。
五征三輪農用運輸車采取的戰略,與時風低成本戰略大不相同,而是優質優價戰略。五征三輪農用運輸車,車架和車廂等做得比較厚實,價格也比較高,針對的是三輪農用運輸車的高端用戶。因此,五征的宣傳口号是“有錢買五征,富貴伴一生”。
這正迎合了一些農民互相攀比的心理,感覺買了五征農用車,就比較神氣,比較自豪。這樣,五征三輪農用運輸車的産銷量不如時風大,但利潤卻比較豐厚。
1997年,曾與五征集團董事長姜衛東開展過一次合作,給筆者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那時,我供職的單位主辦的期刊其中有兩本,一本是《農業機械》,一本是《拖拉機汽車駕駛員》。前者是行業期刊,影響面比較大;後者是用戶期刊,主要面對拖拉機駕駛員,介紹一些用戶使用維修的經驗等。筆者向姜總做了介紹,姜總看中了後者,并與我們全年合作,每期向五征用戶寄發一萬冊雜志。
前幾年,五征出資數百萬元,連續贊助舉辦了全國聞名的五征杯全國農機手大賽,聲勢之大,影響之廣,在農機行業是很少見的。
從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姜總對用戶的關注放在何等重要的位置。這種對用戶的關注态度,企業肯定會得到非常好的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姜衛東接受記者采訪
2009年,五征對山拖全資收購,進入大中型拖拉機行業。
目前,五征已形成農用車、汽車、農業裝備、環衛裝備、電動三輪車和現代農業六大産業,總資産105億元,員工1.4萬人,是中國機械工業重點骨幹企業之一。
三輪農用運輸車基本上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輕型汽車和電動三輪車。時代在進步,産品在叠代更新,企業也在随之變化。但是,當年失敗企業的慘痛教訓,我們應該汲取;當年成功企業的開拓創新精神,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你與三輪農用車有什麼故事,請在評論中發表讨論。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發請注明出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