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詞,人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都是這樣一些字眼:美女、愛情、相思怨别。這也是宋詞不被一些人喜歡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們覺得,宋詞過于陰柔嬌弱,不是愛,就是恨,真是無病呻吟,格局狹小。讀多了宋詞,會讓人抑郁消沉,心情低落。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我們知道,詩從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意義,即“詩言志”。因此,作詩要講究明白直接,一看就懂,清晰明了。可是詞呢?“極命風謠裡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與詩不同,詞講究幽深隐約、深微要渺。一言以概之,詞就是要讓你看不懂、說不清,而又想得多,想得美。
當詞人把描寫男女悲歡愛樂之情發揮到極緻的時候,詞的美感就發揮出來了,完全可以用它來表現賢人君子的情感。例如宋代著名詞人晏殊的這首《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其最深情的一首詞,也是宋詞壇的千古名作,從頭美到尾,寫盡相思滋味。全詞如下: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谙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很多人不明白,晏殊身為宋初名臣,頗受宋仁宗器重,可以說位高權重,衣食無憂。按理說,這樣一位“富貴宰相”,日子應該過得很快活,哪裡會有這麼多的憂愁,這麼多的哀怨呢?事實上,宋詞中的憂愁和哀怨,并不一定就是生活中真實的憂愁和哀怨,而是詞人對周遭世界的一種獨特感悟。
作為婉約派代表詞人,晏殊寫了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但是,這首詞與其他婉約詞不同。它不僅具有婉約詞的情緻深婉,還具有其他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可以說,它即體現了婉約詞的獨特魅力,又在意境上超越了婉約詞。 因此,古往今來,這首詞備受推崇,流傳千古,成為宋詞壇的一首千古絕唱。
詞作上阙側重寫景,取景狹窄,風格柔婉。首句“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從傳統的閨閣庭院寫起,描寫了秋天清晨庭院的景色。在這裡,詞人以己之情觀物,将景物人格化。于是,菊花脈脈含愁,蘭花默默飲泣。主人公獨倚小樓,輕拂簾幕,一對飛燕又映入眼簾,讓人愈發惆怅。
深秋時節,多情的人對節候總是特别敏感。在主人公眼中,那蘭花、菊花、飛燕都充滿了愁緒,與主人公一樣不耐清寒。她懷着道不清說不明的愁緒,靜靜地伫立在庭院中。一轉眼,天色已晚。“明月不谙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不明白離别的痛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到了此句,詞作的情感從含蓄幽微轉為強烈直白。自然界中的明月,本無所謂多情還是無情。但在抒情主人公眼中,它似乎不了解離恨之苦,直到快拂曉了還要顧耀人間。既然如此,人們就不應該怨恨它。可是,為什麼還偏偏要怨恨它呢?這看似無理的埋怨背後,隐藏着主人公徹夜難眠的煎熬。
下片側重抒情,境界開闊,風格悲壯。首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過片,承上接“到曉”,啟下接“獨上高樓”。這一句洗盡鉛華,純用白描,沒有一絲纖柔頹靡之氣息,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主人公相思到了極點,徹夜難眠,一大早就獨自登上高樓遠望。
此時,詞境從狹小的簾幕庭院轉向廣闊遼遠的天涯,仿佛天地之間隻剩下主人公一個。這種由相思而形成的強烈孤獨感,其實和探求人生真理,追求人生更高境界的孤獨寂寞是多麼相似。在蕭索凄涼的景色中,不見所思之人,不見人生理想,無怪乎王國維會用它來形容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畢經的第一境界。
主人公獨立高樓,騁目遠望,卻不見所思之人。于是,便想到寄書往事,“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滿懷希望,欲寄書信,信中寫滿相思。可現實卻是,山高水遠,書信不知道該寄去哪裡。這一喜一悲之間,一種“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油然而生。至此,整首詞就在一種渺茫無端的怅惘中結束了。
整首詞雖然描寫的是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但是這種相思已經達到了極緻。于是,詞作就産生了一種更加廣闊的意境,完全可以用來表現其他更為深廣的情感:比如人們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孤獨、不被世人理解時的寂寞、甘守清貧不媚俗世的傲然……
這樣的相思搖曳不盡,深婉曲折,卻又不一味地低沉绮靡,反而于悲壯之中更顯執着與深情。這樣的詞作當真是極好的,凄美、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引人遐想。同時,它也更加證明:宋詞真是一種微妙而美麗的東西,隻有仔細體會才可以領略玩味。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