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接受與放下的過程。
日升日落,月圓月缺,黑暗光明,歡樂愁苦,總是聯翩登場。
接受生命中會有的缺憾和黑暗,放下對圓滿的苛求,才會活得更加自在。
詩姐人物志
他是最會寫詩的段子手, 還是行走的成語發明家, 他叫蘇轼! 胸有成竹、水落石出、不合時宜 都出自他的詩文。 他常喜歡拿朋友開玩笑, “河東獅吼”,據說,就來自他打趣好友陳季常的故事。 看完視頻,你會想要個蘇轼這樣的朋友嗎?#蘇轼#成語#康輝#陳季常#張柏芝#古天樂#河東獅吼#文化典故#名人#朋友#愛情#生活日常#兩性對話@詩享書局 @直男文學課
視頻号
在這一點上,蘇轼總能用他的詩詞,給我們以無限撫慰與啟示。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行香子·述懷》
這是一個明月皎皎的夜晚,蘇轼一人把酒對月,将心中的愁苦盡數吐出,也把内心深處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現給我們看。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這是蘇轼筆下的明月,清冷、皎潔。
蘇轼也同李白一般,對明月有種别樣的情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人生通達的智慧。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是徹骨纏綿的思念。
“惆怅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這是送别友人的不舍。
他總能在這輪亘古的明月裡,書寫關于生命的種種情境。
“酒斟時、須滿十分”,月明人靜,蘇轼一人,美酒盈樽。他望着長空,空曠神秘,不由陷入深沉的思索。
他在思索些什麼呢?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詩人說,你看呀,這人世間,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可是這些名呀利呀,其實都如浮雲一般,變幻莫測,你根本沒法牢牢抓住,隻是白白地耗費了心神。
人的一生,隻不過像一匹快馬馳過縫隙,像擊打石頭迸出的一閃即滅的火花,像是一場短暫的夢,一瞬即逝。
在這裡,蘇轼一連用了三個譬喻,都來自古代典籍。
“隙中駒”,來自《莊子·知北遊》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石中火”,來自古樂府詩“鑿石見火能幾時”和白居易《對酒》中的“石火光中寄此身”。
“夢中身”,來自《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
而這三個譬喻,都闡明的是一個思想——“人生如夢”。
這也是蘇轼的詞作裡反複被表達的一個主題,如:“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一些讀者也許會問了,“人生如夢”,這不是很消極的一種思想嗎?蘇轼那麼豁達樂觀的人,怎麼會寫出這樣的詩詞?
詩詞君想說的是:盲目的樂觀,同一味的悲觀一樣,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樂觀,從來都不回避人生消極的一面。
很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茲傑拉德的一句話:“但凡是個敏感的成人,生來就有資格郁郁寡歡。”
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似乎是無法懷有些許悲觀的思想的。
因為大家都說,那不好,那是不對的。可是面對這多愁多恨的人生,面對共有的死亡的結局,郁郁寡歡不是最最尋常的嗎?
樂觀當然好,可是活着本身,是無法僅用樂觀便能全然抵擋的。偶爾的悲觀,讓我們能用更加真摯莊嚴的态度,去面對生命,讓我們願意去思考一些人生更内在的東西。
“以悲觀為大前提,生命是可以樂觀面對的。”
如果說“人生如夢”是對人生虛無一面的接受,那麼下阙的“且陶陶、樂盡天真”,就是在接受之後的放下、自我解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是蘇轼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雖有滿腹才學,卻不被重用。
于是有了接下來的一句,“且陶陶、樂盡天真”:姑且借現實中的歡樂,來忘掉人生的種種煩惱吧。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詞作的結尾,蘇轼寫下了自己最憧憬的生活理想。
究竟何時,能夠真正地歸隐田園,不再為國事操勞,不再為仕途費心。
到那時,我就做一個閑人,有琴可彈,有酒可飲,有山水可去賞玩,聽着溪水潺潺,看着白雲悠悠,就很知足了。
這些無比詩意的畫面,其實并不在别處,就在蘇轼的心底。
他是心中自有桃花源的人,哪怕孤立浪頭之上,雨打風吹,他自有他的解脫之法、自在之姿。
蘇轼一生的境遇都很坎坷,他也經常會有心情苦悶的時候,會在詞作中宣洩自己的抑郁不平。可是詞作的整體基調,卻永遠是開朗明快的。
有痛苦,有困擾,有不平,卻從不沉溺,不自甘堕落,總是積極地尋求自我解脫之法,這才是蘇轼樂觀的真相。
直男文學課
在下蘇轼,有話直說。#蘇東坡#曆史#詩詞#漫畫
視頻号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