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魚肉
那可是不少吃貨的最愛
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
不用擔心吃胖
魚肉所含的魚油
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味又健康
但吃魚、挑魚可是一門大學問
一不小心就會出錯
//關于魚的三大謠言//
可能因為受歡迎,關于魚的謠言很多:
謠言一:魚頭不能吃?
首先,魚所受的污染程度與其生長周期、體型、生長環境等有關,換句話說生長周期短、體型較小的魚,污染更小。
另外,一般來說,魚腦、魚皮、魚子這些富含脂肪組織的部位,污染物聚集更多,但是,一條魚中,這些所占比例小,根本達不到中毒效果。
謠言二:大個魚比小個魚好?
事實上,對于同一品種的魚來說,如果個頭太大,魚的年齡一般也更老,肉質可能會比較粗糙,而太小的魚,未成熟,肉質不夠鮮美。
建議買魚個頭挑“八分大”的較好。
謠言三:野生魚比養殖魚好?
野生魚生長周期長,營養物質來自于自然水域的浮遊生物和食物鍊,肉質緊實鮮美。
但吃野生魚首要考慮環境因素,如果環境不達标,野生魚很容易聚集一些污染物質;若吃了有毒的海藻、小蝦等,毒素也會堆積,人食用後,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現在人工養殖的魚,在科學的操作和管理下,安全性較高,口感其實也不差。因此,建議大家,買魚還是去正規市場、商場,畢竟都是經過檢驗的,吃得放心。
//挑魚小技巧//
聞味道:盡量不要買那種聞起來有酸臭味、氨水味兒的魚。
看魚眼:盡量買魚眼是清晰明亮、有一點鼓起的魚。
看魚鰓:盡量買魚鰓是鮮紅色的魚。
看背部肌肉:盡量挑選魚背有彈性(彎了能收回的)的魚。
注意:現殺的活魚,可以先放冰箱冷藏2小時,經曆了排酸過程再烹饪。
//魚膽别亂吃:當心有劇毒//
魚膽中毒,由于沒有特效藥,死亡率曾經高達20%左右。
魚膽中含有膽酸、氫氰酸等有毒化合物,對于成年人來說,一般隻要幾克膽汁就能導緻中毒。而且不管生吃、熟吃還是泡酒,有毒成分都不會被輕易破壞。
不過,并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像烏魚、鲶魚的膽,是無毒的。生活中要特别小心青、草、鲢、鳙四大家魚,還有鲫魚、翹嘴鲌、團頭鲂(武昌魚)等。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幹淨,也要注意不要把汁液弄進眼睛。
//這四種情況不宜多吃魚//
魚雖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以下幾種情況最好注意:
1、痛風患者
痛風是因為人體内嘌呤代謝異常所緻,而魚、蝦、貝類等食物富含嘌呤,因此,痛風患者還是少吃為宜。
2、出血性患者
魚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膽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對于動脈粥樣硬化者十分有益。
但是,攝入過多EPA會抑制血小闆凝集,對血小闆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來說,不利于病情的恢複,要少吃甚至不吃魚。
3、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患者本身難以産生凝血因子,也不建議食用魚類。
4、服用某些藥物期間
魚蝦等富含組氨酸的食物在體内可轉化為組胺,正常情況下,人體會分泌抑制組胺活性的物質——單胺氧化酶,但當服用痢特靈等抗菌藥、優降甯等降壓藥時,就會抑制單胺氧化酶,導緻組胺的堆積,易誘發頭暈、頭痛、心慌、荨麻疹等不适症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