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9 20:59:40

喜歡台釣的釣魚人都知道一個名詞,那就是媒體和廣告中經常能看到的“浮力比”。這最早是一個浮漂廠家提出來的,後來得到主流釣界的“推廣”。近些年,浮漂和釣竿等漁具更是趨于售賣數據——比如魚竿,各種自重、釣重等數據成了商家和所謂評測的新“娛樂”。而“浮力比”其實和這些一樣,也是基于數據為了達到營銷和推廣目的。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

到底什麼是浮漂的“浮力比”?如何定義的?

“浮力比”數值越大,真的就說明浮漂靈敏和好用嗎?

這個“比值”能決定我們選漂,幫助我們在實際垂釣中用好漂嗎?

基于這些實際問題,咱們本文就來說說這個對選漂、用漂誤導很大的“浮力比”~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1


前言:什麼是浮力比?

在理論物理層面,有“浮力和比重”的說法,浮漂的“浮力比”應該就是借鑒這個說法出來的。主流釣界指明:一支浮漂的吃鉛量÷其自重=浮力比;并說這個數值是衡量浮漂品質重要的參數,甚至這個數值越大,越證明這是一支好漂——這就是釣界“浮力比”的來曆和用途。基于此,就出現了各種浮漂橫向數值的比拼,甚至成為了所謂“鑒定”真品的衡量标準。然而,本文要說,這僅是一個數值,和浮漂的靈敏、好壞、使用是無關的。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2


從“浮力比”數值,看不成立的本因

從上邊簡單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如果這個“公式”和數值能夠作為衡量浮漂的标準,那一定如“主流”釣界宣傳的一樣,自重越小、浮力越大的浮漂才是最好的浮漂了——縱觀我們現在台釣漂常用的材質,那恐怕巴爾沙木、孔雀羽、蘆葦材質已經哭暈在廁所,“納米”材質浮漂熱淚盈眶,隻有空心塑料浮漂在廳堂大笑了~

肯定也有朋友此時提出來,那就是“浮力比”小的浮漂是好漂——釣魚而言,浮漂的整體密度不能再大于水的密度了,因為如果沉底的就不稱為浮漂了。那麼這就出現了接近水密度的浮漂,也就是實際釣魚中自身很重、吃鉛量很小的浮漂是好漂?那工程塑料、空心的大部分金屬等等材質都可以做魚漂啦?這就和現實相差的更遠了~

看到這裡,會有更多的朋友提出來:這個“浮力比”的數值有區間要求或達到具體數字才是好漂。這猛的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但是再回過頭看公式,您又該笑了,因為這個數值隻是一個比例得數,2克:1克 和 10斤:5斤的比例數值是一樣的,反而更不說明問題。所以,這一條更不成立。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3


好用的浮漂材質,是去除“浮力比”的

糙算三十年的台釣發展,浮漂的材質更趨于多樣化,反而這也體現出“浮力比”是沒用的。因為一支浮漂的漂尾、漂腳、油漆、用膠等方面,很容易一樣,不同之處此時更多的來自漂身材質。如果“浮力比”在此時成立,那豈不是漂身密度最低的浮漂就是好漂?那為啥還要有巴爾沙木、蘆葦、羽毛、“納米”等那麼多材質的浮漂呢?豈不是空心、甚至空心塑料的浮漂就一枝獨秀了?說到這裡恐怕又有朋友要說,空心的不行,裡邊有空氣是會導緻溫差下變目的~這其實也好解決、甚至釣界都有相關産品,惰性氣體的空心漂呀,溫差下不變目,為啥事實也是許多釣魚人棄之不用呢?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4

“浮力比”和浮漂的靈敏好用,無關

實際釣魚的應用,台釣浮漂的适用和好用,反而來自“浮力比”的明顯不同。咱們舉個池釣人常見的例子,針對一些吃口弱、體質差的大鲫魚,常見許多人反而愛用自重較大但吃鉛量偏小的浮漂施釣,為啥?因為“出口好”;再比如,空心或“納米”浮漂,可謂如今釣界最常見“浮力比”較大的浮漂了,但是精細線組和弱口魚情,如冬釣大棚或競技小鲫魚、滑口魚的釣魚比賽,都反而很少有人選用……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一支浮漂,隻看浮力和自重,并不能說明一支浮漂的好壞。更别說體現出的啥叫“靈敏”?是受力後位移大?還是容易啟動?——這二者原理可是相反的~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5

追求“浮力比”的空心浮漂不好用

在“浮力比”說法成功營銷的面前,許多廠家就開始偏靠數值生産浮漂了。給浮漂人工做出“氣室”就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此類浮漂在如今的市面上其實很常見,但許多人不知道,因為廠家不說。緣由充氣和空心浮漂已經屢被诟病了,隻追求數值,自然要掩蓋真相。有一定的垂釣經驗,尤其經常在溫差較大環境釣魚的朋友,浮漂的變目影響是許多人常見甚至深惡痛絕的問題。此類空心浮漂,雖然“浮力比”較大,但是會在這種環境下頻繁而且較大程度的出現變目,對我們的實際垂釣産生較重的影響。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6

抛棄“浮力比”,才能選好漂

選漂和用漂,一定要基于實際的環境和魚情。這就像我們穿衣服,宣傳的天花亂墜,卻不能滿足基本取暖需要的時候,自然也是不能穿出去的。台釣的浮漂選擇,一樣的道理。在這裡咱們簡單的重申一般性的浮漂選擇,如果非要加上“浮力比”,也要在保證浮漂基本工藝和材質的前提下,才可以。比如,我們在戶外、長竿、水深、甚至大風等前提下,選擇所謂“浮力比”大一些的浮漂,或者僅說吃鉛量大一些的浮漂更貼切。比如這類前提,許多朋友就喜歡使用納米的浮漂,性價比就很好。但是在有緩流、魚體欠佳、精細調釣、滑魚病态魚等前提下,又會出現所謂“浮力比”偏小的浮漂能抓到更多有效“魚口”……這其實也體現出了一些浮漂材質的适用方面。還是那句話,沒有什麼東西或數值本身就好——最好,從來都基于适合和對路。

浮漂大小與靈敏度有關系嗎(辟謠浮力比)7

綜上所述

如果一個說法、數值甚至公式極度不嚴謹、根本沒有通用程度,甚至不能體現任何衡量作用,那您還會相信嗎?難道僅是一個看似高深和貌似跟“科學”沾邊的比例公式,就主導您的漁具消費啦?釣魚,不僅是環境、魚情、條件、前提衆多的一個活動,更是針對另一種生物的“鬥智鬥勇”。釣魚人切莫聽信一些不實宣傳,僅用簡單因果,就左右和限制了自己的認識;更不要因此出現誤導性消費。理性釣魚,對許多容易聽信廣告的釣魚人,很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