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治山治水治城、發揚鬥争精神、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數字強國建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方精雲: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生态文明思想,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的認識,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加快建設美麗中國。治山,必須秉持生态系統整體性原則,充分考慮各類生态系統的特征、規律和聯系,綜合進行保護和治理,并抓住植被這一生态系統的“牛鼻子”,遵循“宜封則封、宜造則造,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通過科學、系統的保護和修複,讓各類植被健康生長,讓美麗山川和美麗人居交相輝映。科學治水,要從系統的視角把握水域生态系統的特征和規律,合理布局産業結構,促進人口、生産力和土地利用布局與水資源分布格局相協調;科學治水,還要深刻意識到“山”對“水”的制約作用,通過對山地植被的保護和修複,從源頭上治水,做到治水先治山。科學治城,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态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城市地理環境、發展定位和自身特點出發,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态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産生活和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推進高質量發展,又創造高品質生活,建設更多休閑、健身、娛樂公共場所,建設美麗宜居城市。
摘編自《人民日報》
【劉志明:依靠頑強鬥争赢得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明表示,在一百多年的奮鬥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領導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我們黨之所以曆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着這樣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如今,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必須統攬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新勝利。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裡所講的鬥争,不是為了鬥争而鬥争,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鬥争,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知重負重、苦幹實幹、攻堅克難。
摘編自《光明日報》
【李進峰:加強政治互信,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李進峰認為,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集體對抗加劇,固守傳統安全觀的一些西方國家陷入“安全困境”的悖論。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應持續加強高層交往和戰略溝通,減少誤解和誤判。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不僅需要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支持彼此在安全與發展方面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長期以來,務實合作一直是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地區發展的持續動力。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成員國的共同目标。中國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已經率先啟動,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在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先行先試落地生根,助力各成員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成員國應繼續弘揚“上海精神”,加強對話協商合作,共同采取一緻立場和新措施,以促進公正有效的國際合作,實現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并應拓展本組織同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交往,共同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齊心協力完善全球治理,攜手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實現第二次擴員,将進入曆史性新的發展階段。新老成員國将加強政治互信、加強團結合作和戰略對接,共同提升地區治理能力,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摘編自《經濟日報》
【高藝:加強數字強國建設,點亮人民美好生活】
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藝指出,“數字強國”建設是賦能和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得以實現的應有之義,也是在複雜的數字環境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手段,更是以人為本保障人民數據安全的制度建設。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構築起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随着數字基礎設施的全面鋪開,數字化在補足教育、醫療、就業等社會公共服務短闆和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方面具有重要功用,有助于實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另一方面,數字化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現代化治理手段,并推動社會基層治理的智慧化建設,有效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數字化基礎設施為平台化生存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信息服務,也不可避免地伴生一系列威脅用戶信息安全的問題。個人數據遭遇大規模洩露、濫用、倒賣盈利、“大數據殺熟”等後果都直接威脅到用戶的個體隐私、人格尊嚴、财産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規定了公民個人信息的權利,強化互聯網企業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還将國家機關納入監管範圍,有效保障了人民信息安全。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手段、立法形式保障人民數據安全,提出了中國本土的數字治理的制度方案,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鬥。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