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銀消費金融逾期5萬會起訴嗎

中銀消費金融逾期5萬會起訴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1:15:55

中銀消費金融逾期5萬會起訴嗎(大幅下調逾期違約金)1

降利率擴渠道,批量起訴逾期借款人填補壞賬窟窿,中銀消費金融轉型要邁過多少坎兒?

撰文 | 冬彌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轉型是遠水,畢竟救不了線上線下獲客難的近火。「消費金融頻道」注意到,一些老牌消費金融公司邊扛着轉型大旗邊尋求獲客渠道,以防止因體量萎縮被友商甩在身後。

近日,中銀消費金融發布代理渠道供應商入圍采購項目招标公告,招标信息顯示,根據中銀消費金融2020年整體業務規劃,渠道條線業務壓力較大,急需引入新代理渠道,加速業務發展。

基于合規要求,中銀消費金融對渠道供應商的基本資質要求把關得比較嚴格。若想成為中銀消費金融的渠道供應商,投标人的營業執照經營範圍應包含咨詢服務的類似表述,近兩年内未發生過金融案件被監管部門通報、處罰或被媒體曝光事件。

随着消費金融市場玩家增多及線上化服務模式興起,以往重度依賴線下模式的中銀消費金融面臨的獲客難題尤其大。盡管中銀消費金融着手建立App等自營場景、流量入口,與今日頭條等流量平台合作,但不足以支撐今年的放款量目标。

除了公開招标代理渠道商,中銀消費金融還從去年至今調整産品利率息費,以适應監管要求,減少轉型過程中的合規阻礙。

2019年11月份,中銀消費金融發公告稱将逐步統一客戶逾期違約金收取标準,即根據實際逾期天數對貸款餘額按照日息0.05%收取。今年三月份,中銀消費金融發布利率及收費公示,下調逾期違約金收取标準。

利息收費标準為11.5%-23.9%,消費分期手續費利率為12%-24%,提前還款手續費為2%-3%。同時,逾期違約金收取标準将至“按逾期時貸款餘額0.01%/日-0.02%/ 日收取逾期違約金”。

四月份,中銀消費金融調整技能雲分期産品提前還款手續費率,取消技能雲分期産品提前還款手續費及退貨手續費、關閉部分提前還款功能。

中銀消費金融旗下擁有“抵押消費貸款”、“信用消費貸款”、“交易分期消費貸款”線上線下融合的三大産品體系,具體産品包含新易貸樂享貸、業主貸、保單貸等。其中,新易貸-樂享貸是專為個人消費者推出的一款抵押消費貸款,業主貸、薪享貸、保單貸、好客貸是專為個人消費者推出的一款無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産品,最高額度均為20萬。

交易分期消費貸款旗下包含新易貸-技能雲分期和教育雲分期等産品。以技能雲分期為例,技能雲分期目标客群是有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的消費者, 最高貸款額度5萬元。

從中銀消金的進件條件來看,中銀消金對用戶資質要求較高,一般需要有穩定收入和較高的償還能力。為了調和授信風險,中銀消費金融還在貸款合同中增添冷靜期選項。所謂的冷靜期,是指為避免借款人作出不符合其真實借款意願和還款能力的沖動借款行為,給予借款人反悔的權利,借款人可以在設置的冷靜期内取消借款申請。

七月初,田紅豔擔任中銀消費金融董事、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得上海銀保監局批複。開業十年來,中銀消費金融已經迎來了第三位總經理。田紅豔上任後,便改弦更張吹響轉型号角,宣布“2020年是中銀消費數字化轉型的啟航之年”,加速“線上線下融合,逐步以線上為主”的業務轉型。

作為全國首批開業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銀消費金融曾無限風光,業績領先同業。經過兩次增資後,中銀消費金融注冊注冊資本也由5億變為15.14億元,背後的大佬依然是中國銀行和百聯集團。

不過,傷痕累累的老巨頭想二次創業,重返高光時刻,恐怕還需要邁過不少坎兒。消費者習慣、定價空間、風險複雜性、運營成本等消費金融受理環境的變遷,給中銀消費金融“二次創業”增添了不少困難,當然最重要的當屬對消費金融核心競争力的認知。

首先,壞賬壓身成為中銀消費金融負重難行。據企查查信息,中銀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數量超37000份,涉案金額超24億,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均遙遙領先其他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其中,借款合同糾紛超33000份,中銀消費金融還陸續通過法院給衆多逾期借款人發送開庭傳票。

中銀消費金融借款糾紛案件主要集中在2015-2017年。早年間,中銀消費金融是一家名副其實的收取砍頭息的持牌機構。由于缺少線下直營門店,中銀消費金融便借力代理和中介展業。在此過程中,中銀消費金融發放貸款時以貸收費亂象滋生,收費名目有貸款動用費、包裝費、外訪費等。

因業務屢屢違規,中銀消費金融創下持牌機構處罰記錄,2018年一年内連續收到三張罰單。其中,2018年5月,上海銀監局對中銀消費金融進行處罰,罰沒合計人民币138.68萬元。罰單顯示,中銀消費金融在2016年辦理部分貸款時,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

亂收費和風控不審慎造成借款人綜合息費過高、壞賬風險高企。2015-2017年中銀消費金融的逾期貸款率3.59%、4.17%、5.39%,連續攀升的逾期率最終演化成壓身劃賬。

存量巨頭湧入,持牌消費金融格局突變,是中銀消費金融轉型遇到的第二個坎兒。以往,借助行業先發優勢及股東方中國銀行的品牌優勢,中銀消費金融憑借散布全國的代理和中介持續攻城略地,一度在2017年以淨利潤13.75億元排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首位。

業務轉型和合規要求下,中銀消費金融逐漸走下盈利冠軍的寶座。今年以來,平安、小米、光大消費金融陸續開業,螞蟻消金獲批籌建,這些機構均是以存量身份進場。憑借資金、場景、獲客能力,新玩家入場必定會加劇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競争。

此外,從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近期的人事變動上看,頭部機構幾乎都作了大規模人事調整,新上任者出自銀行、消金公司,均具有相當豐富的從業經驗。前有捷信、馬上,後有平安、小米,今年可謂家家談轉型,“備戰打仗”的氛圍越來越濃。

消費金融市場從互聯網過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為驅動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要素,在這方面,從近期沖擊IPO的馬上消費金融身上即可看出。無論是線上獲客、場景搭建,還是智能風控、智能貸後管理,中銀消費金融推陳出新可能還需要時間。

激烈的競争環境中,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要面臨利率下行所導緻的沖擊。當前持牌金融機構的利率下行是必然趨勢,去年年末就有消息稱持牌消金機構被地方監管要求将産品年化利率降至24%以下,今年施行的民間借貸利率新規給定價又蒙上一層陰影。

财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銀消費金融總資産約312.17億元,較2019年末的329.02億元下降5.12%;總負債約231.75億元,較2019年末的249.76億元下降7.21%。

與2019年全年業績對比,中銀消費金融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大幅縮減。2019年,中銀消費金融營業收入43.15億元,淨利潤 達6.59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約占去年全年的49%,屬于持平水平,而淨利潤僅占去年全年的15%。

當前,中銀消費金融總資産規模居持牌消金機構第五,僅次于捷信、招聯、馬上、興業。作為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營業收入仍處于前列。由于線下擴張團隊的回撤,以及監管對産品利率的把控,中銀消費金融何時能回到淨利10億元梯隊,仍然是一個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