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一建建築實務考題分布情況?在一建《建築實務》科目考試中,混凝土的施工和養護時間是曆年來的高頻考點,幾乎年年都有考題這部分知識點内容較多,容易混淆,複習的時候可以把相關知識點放在一起串聯記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近5年一建建築實務考題分布情況?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一建《建築實務》科目考試中,混凝土的施工和養護時間是曆年來的高頻考點,幾乎年年都有考題。這部分知識點内容較多,容易混淆,複習的時候可以把相關知識點放在一起串聯記憶。
一、“混凝土養護時間”考點歸納
考點一、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
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标準條件(溫度20±2℃,相對濕度95%以上)下,養護到28d齡期,測得的抗壓強度值為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以fcu表示,單位為N/mm2或MPa。
考點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1、施工要求
施工方法 |
宜采用整體分層或推移式連續澆築施工 |
設置水平施工縫 |
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設置水平施工縫時,位置及間歇時間應根據設計規定、溫度裂縫控制規定、混凝土供應能力、鋼筋工程施工、預埋管件安裝等因素确定 |
跳倉法 |
當采用跳倉法時,跳倉的最大分塊單向尺寸不宜大于40m,跳倉間隔施工的時間不宜小于7d,跳倉接縫處應按施工縫的要求設置和處理 |
入模溫度 |
宜控制在5-30℃ |
澆築規定 |
混凝土澆築層厚度應根據所用振搗器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體連續澆築時宜為300~500mm,振搗時應避免過振和漏振 |
整體分層連續澆築或推移式連續澆築,應縮短間歇時間,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層間間歇時間不應大于混凝土初凝時間。混凝土初凝時間應通過試驗确定。當層間間歇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時,層面應按施工縫處理 | |
混凝土的澆灌應連續、有序,宜減少施工縫 | |
混凝土宜采用泵送方式和二次振搗工藝 | |
應及時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面進行多次抹壓處理 | |
養護 |
應專人負責保溫養護工作,并應進行測試記錄 |
保濕養護持續時間不宜少于14d,應經常檢查塑料薄膜或養護劑塗層的完整情況,并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 |
保溫覆蓋層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最大溫差小于20℃時,可全部拆除 | |
大雨、大雪天氣處理 |
澆築過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氣時,應及時在結構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縫,并應中止混凝土澆築; |
對已澆築還未硬化的混凝土應立即覆蓋,嚴禁雨水直接沖刷新澆築的混凝土 |
2、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測與控制
溫控技術措施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對混凝土澆築體的溫度、溫度應力及收縮應力進行試算,确定混凝土澆築體的溫升峰值、裡表溫差及降溫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應的溫控技術措施 |
溫控指标 |
混凝土澆築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 |
混凝土澆築體裡表溫差不宜大于25℃ | |
混凝土澆築體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 | |
拆除保溫覆蓋時混凝土澆築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應大于20℃ | |
澆築體内監測點布置要求 |
應反映混凝土澆築體内最高溫升、裡表溫差、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 |
澆築體内監測點布置方式 |
測試區可選混凝土澆築體平面對稱軸線的半條軸線,測試區内監測點應按平面分層布置 |
測試區内,監測點的位置與數量可根據混凝土澆築體内溫度場的分布情況及溫控的規定确定 | |
在每條測試軸線上,監測點位不宜少于4處 | |
沿混凝土澆築體厚度方向,應至少布置表層、底層和中心溫度測點,測點間距不宜大于500mm | |
混凝土澆築體表層溫度,宜為混凝土澆築體表面以内50mm處的溫度 | |
混凝土澆築體底層溫度,宜為混凝土澆築體底面以上50mm處的溫度 | |
溫度測試頻次 |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體裡表溫差、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的測試,在混凝土澆築後,每晝夜不應少于4次;入模溫度測量,每台班不應少于2次 |
考點三、普通混凝土的養護
養護方法 |
自然養護。現場施工一般為自然養護。自然養護又可分覆蓋澆水養護、薄膜布養護和養生液養護等 |
加熱養護 | |
開始養護時間 |
對已澆築完畢的混凝土,應在混凝土終凝前(通常為混凝土澆築完畢後8~12h内),開始進行自然養護 |
覆蓋澆水養護時間 |
采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
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 |
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 |
規定 |
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闆及支架等 |
考點四、後澆帶混凝土
養護時間 |
後澆帶通常根據設計要求留設,并保留一段時間(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14d)後再澆築,将結構連成整體 |
填充後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4d的濕潤養護 | |
後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 |
施工縫處理 【清水潤鋪搗】 |
已澆築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N/mm2 |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幹淨,且不得積水 | |
在澆築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縫處刷一層水泥漿(可摻适量界面劑)或鋪一層與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 |
混凝土應細緻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
考點五、防水混凝土施工
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
必須按配合比準确配料。當拌合物出現離析現象時,必須進行二次攪拌後使用。當坍落度損失後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二次摻加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 |
應采用高頻機械分層振搗密實,振搗時間宜為10~30s。當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時,可不進行機械振搗 | |
應連續澆築,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宜留置在受剪力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牆體水平施工縫應留在高出樓闆表面≥300mm的牆體上 | |
防水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 |
冬期施工時,其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 |
考點六、有防水要求的後澆帶混凝土養護
主體結構防水工程中的後澆帶混凝土應一次澆築,不得留設施工縫;混凝土澆築後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天。
考點七、混凝土冬期施工
混凝土工程 |
宜選用普通水泥或矽酸鹽水泥,蒸汽養護時選礦渣水泥 |
混凝土出機溫度不宜低于10℃,入模不應低于5℃ | |
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應根據施工期間環境氣溫、原材料、養護方法、混凝土性能要求等經試驗确定,并宜選擇較小的水膠比和坍落度 | |
水泥、外加劑、礦物摻合料不得直接加熱 | |
應對裸露表面采取防風、保溫、保濕措施,不得直接對負溫表面混凝土澆水養護 | |
防水工程 |
防水混凝土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 |
宜采用蓄熱法、綜合蓄熱法、暖棚法、摻化學外加劑法等養護;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表面與大氣溫差不應大于20℃,溫降梯度不宜大于2℃/d,且不應大于3℃/d | |
養護時間不應少于14d。 | |
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氣溫不應低于5℃,養護溫度不宜低于5℃,養護時間不應少于14d |
二、總結
關于混凝土的養護時間,隻需着重記憶“7d”和“28d”的兩種情況,其餘均為“14d”。
三、真題演練
1、【2020年真題】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标準試件的邊長( )mm。
A. 70.7
B. 100
C. 150
D. 200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标準條件(溫度20±2℃,相對濕度95%以上)下,養護到28d齡期,測得的抗壓強度值為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
2、【2015年真題】關于防水混凝土施工的說法,正确的有( )。
A.連續性澆築,少留施工縫
B.宜采用高頻機械分層振搗密實
C.施工縫宜留置在受剪力較大部位
D.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E.冬期施工入模溫度不低于5℃
參考答案:ABE
參考解析:(1)防水混凝土必須按配合比準确配料。當拌合物出現離析現象時,必須進行二次攪拌後使用。當坍落度損失後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二次摻加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
(2)防水混凝土應采用高頻機械分層振搗密實,振搗時間宜為10~30s。當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時,可不進行機械振搗。B選項正确。
(3)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築,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宜留置在受剪力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牆體水平施工縫應留在高出樓闆表面≥300mm的牆體上。A選項正确,C 選項錯誤。
(4)防水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D 選項錯誤。
(5)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時,其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E 選項正确。
3、【2019年案例五-1】某高級住宅工程,建築面積8000m,由3棟塔樓構成,地下2層(含車庫),地上28層,底闆厚度800mm,由A施工總承包單位承建。合同約定工程最終達到綠色建築評價二星級。
工程開始施工正值冬季,A施工單位項目部編制了冬期施工專項方案,根據當地資源和氣候情況對底闆混凝土的養護釆用綜合蓄熱法,對底闆混疑士的測溫方案和溫差控制、溫降梯度、及混凝土養護時間提出了控制指标要求。
【問題】冬期施工混凝土養護方法還有哪些?對底闆混凝土養護中溫差控制、溫降梯度、養護時間應提出的控制指标是什麼?
參考答案:
1、混凝土養護還有蓄熱法、暖棚法、摻化學外加劑、加熱、負溫養護等方法。
2、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 25℃,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0℃,溫降梯度不應大于 3℃/d,養護時間不應少于 14d。
4、【2018年案例三-3】某新建高層住宅工程建築面積16000m2地下一層地上十二層二層以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二層以上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預制牆闆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施工工藝。
"後澆帶施工專項方案″中确定:因設計無要求,基礎底闆後澆帶10d後封閉等。
【問題】指出“後澆帶施工專項方案”中的不妥之處?
參考答案:
不妥之處:因設計無要求,基礎底闆後澆帶10d後封閉等。
正确做法:後澆帶通常根據設計要求留設,并在主體結構保留一段時間(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14d)後再澆築,将結構連成整體。後澆帶應保持至少14天的濕潤養護,後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5、【17年案例一-3】某新建别墅群項目,總建築面積45000m2,各幢别墅均為地下1層,地上3層,磚混結構。某施工總承包單位項目部按幢編制了單幢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某幢計劃工期為180d。
項目部對地下室M5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提出了技術要求:采用普通矽酸鹽水泥、自來水、中砂、防水劑等材料拌和,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防水層施工前應采用強度等級M5的普通砂漿将基層表面的孔洞、縫隙堵塞抹平;防水層施工要求一遍成型,鋪抹時應壓實、表面應提漿壓光,并及時進行保濕養護7天。
【問題】找出項目部對地下室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技術要求的不妥之處,并分别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不妥之處一:采用自來水拌和
正确做法:符合标準的自來水或者飲用水
不妥之處二: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正确做法: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1%。
不妥之處三:防水層施工前應采用強度等級M5的普通砂漿将基層表面的孔洞、縫隙堵塞抹平;
正确做法:應采用強度等級M5的防水砂漿
不妥之處四:防水層施工要求一遍成型;
正确做法:防水砂漿宜采用多層抹壓法施工。
不妥之處五:及時進行保濕養護7天;
正确做法:水泥砂漿防水層養護時間不應少于14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