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15:12:03

前些天吃過飯在樓下散步,碰到了鄰居家的大姐,在閑聊中她告訴我,最近自己常常感覺到頭暈目眩的,有時還會感覺被壓的胸悶喘不上氣,随之而來的頭暈、腹脹、胃口也很差,難受極了。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1

于是具體和她聊了聊,基本情況熟悉下

50歲女性,主訴:頭暈目眩,心下滿悶,泛惡,氣短,善太息,背部寒冷,夏日酷暑亦不能離毛背心,病已七年之久,經西醫檢查診斷為“神經官能症”,曾用許多中西藥物治療,均無效果。

診見:精神尚好,體質肥胖,面色晦暗,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灰白而膩,脘腹平軟,按之無痛,兩下肢按之微陷不起,脈沉緩無力。

診斷為留飲,治以溫陽化飲,健牌和胃。

方用苓桂術甘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水煎,分兩次溫服。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2

服用3劑,病情明顯好轉,全身輕快,頭目清爽,背冷大減。繼服上方3劑,尿量增多,下肢浮腫消失,餘症基本痊愈。

因慮其病年深日久,勸其堅持每月服2劑,連服半年,以鞏固療效,追蹤觀察,疾病末再發作。

按語:辯證時須注意從人體運行角度來分析,心下滿悶、氣短、善太息都是胃有停飲上壓迫于肺所緻,背部冷也是因為水飲停于胃,其實并不複雜,加上頭暈目眩的主訴,以及舌象、脈象的佐證,因此隻需治水即可。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3

痰飲是怎麼回事

苓桂術甘湯是醫聖張仲景的一個十分經典的方劑,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記載:“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

可以很清晰地從原文中看出,苓桂術甘湯主要治療的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中陽不足,飲停心下之痰飲病。

水液進入人體後,主要由脾輸布于周身,若脾胃功能正常,水液能正常輸布,津血和調,則痰無由生,反之如果脾胃功能失常,那麼水液則停聚而為痰為飲。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4

痰飲聚集在中焦,液體具有流動性,它會随着身體裡的氣升降流動,無處不到。

如果水氣相挾而上,上淩心肺,就會導緻心悸、心慌,甚至嘔吐,感到心下有水,短氣而咳;痰飲停于胸脅,就會出現胸悶、憋氣;痰飲留滞在中焦,清陽不能上升,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同時痰濕在中焦阻遏脾胃,就會産生胃脹、納差等情況。

而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健脾利濕的功效,就可以很好地應對這種難纏的痰飲。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5

苓桂術甘湯的用藥十分精簡,隻有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味。想起一句至理名言:大道至簡,大道相通。将這個讓衣服幹的方法,運用到“苓桂術甘湯“中,可謂異曲同工。又由于整個組方,白術從脾胃往上走,可升發清陽;茯苓從脾胃往下走,降掉濕濁;桂枝強心陽,溫熱髒腑;灸甘草穩固脾胃。有陰有陽,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補有洩,可謂天衣無縫。

所以說,醫聖就是醫聖,用藥如用兵,幾味藥就将濕氣打得稀裡嘩啦,潰敗而逃。

苓桂術甘證主要針對的是心下也即是中焦停水,水氣上沖的症狀而設,要注意的是上沖有二,一個是水,一個是氣,無水不可濫用。而面色偏黑,水斑,脈沉緊或沉弦,水舌等都為有水的特異性指征。起則頭眩,動脈悸動,以及心下振水音皆為辯證要點,當細審之。

健脾燥濕行氣祛痰(祛痰利水第一方)6

由于生活習慣和環境的變化,現代人被痰濕困擾得越來越多,但是面對體内的水飲,我們也不可一味采用一種方法利水祛濕,要弄清楚水的來源,才可對症下藥,一招制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