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4 07:30:11

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都逃不了的規律。當“大限”來臨之時,人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和這個世界好好地告别。

隻是同樣都是去世,為什麼有的人用“享年”相稱,有的人卻用“終年”相稱呢?這兩者究竟有何區别?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1

詞性不同

有關享年和終年第一個區别,便是兩者詞性上的不同。無論古代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享年一般都作敬辭,表示對死者的敬重。

至于終年,則通常在語句中用作名詞,并沒額外且特别的含義。

倘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其實也比較簡單。某位老人去世之後,若是人們與之關系親近,那就應該以享年相稱,若是關系一般,通常則以終年就好。

當然,若是某位老人對整個國家或者社會等貢獻巨大且突出,那麼親近與否,都應用享年稱呼才對。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2

就像明朝初年跟随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立下無數功勞後,又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

《國朝獻徵錄》便有評價:稱湯和考以令名終斯固保身之有道,而始終不倦可謂盛也巳。

時至公元1395年,湯和因病去世,被朱元璋追封為東瓯王,谥号“襄武”,是明初極少數壽終正寝的開國良将。

對此,史學家們在描述湯和去世的時候,就會以下享年六十九歲相稱(湯和出生于公元1326年),以示對湯和的尊重。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3

表達意思不同

至于享年和終年的第二個區别,主要就是表達意思的不同。享年稱死去的人活的歲數(多指老人)。

此外,如果是某個王朝的結束,其實也可以用享字相稱,隻不過享年就要變成享世。

反觀終年的意思,既有全年、整年之意,也代指人死亡時的年齡。不過享年的年齡段有所要求,終年的使用範圍則比較寬泛。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4

民間固有認知中就曾有一種認知,即終年代表某個人是在某個年齡死去,人生究竟是否幸福圓滿,旁人并不清楚。

可如果換做享年,那就說明此人生前已經實現了個人人生價值,并未帶有任何遺憾。

用這種方法去描述某個人的時候,其實也會簡單很多。尤其是對年齡界限模糊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對他的生平進行判斷。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5

隻要沒有遺憾,用享年未嘗不可。若是抱憾離世,則終年更為恰當。曾經六出祁山,卻依舊沒有完成北伐大業的諸葛亮,史學家們就常常以終年相稱,原因就在于此。

不僅是因為諸葛亮去世時,年僅五十三歲,更重要的是,他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仍然帶着遺憾。

對象不同

最後一項不同,則是享年和終年的對象不同。終年,無論表示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以,并沒明确的年齡限制。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6

享年則不同,最起碼要在六十歲以上才行。古代人以六十歲為高壽,自然是活到了六十歲之上才算是享受了人生。

同樣是明初的武将,甚至被朱元璋倚之為“萬裡長城”的徐達,為什麼常常以終年相稱,而并非享年。

要論功績的話,徐達絕對不輸湯和。原因就在于徐達死時,僅僅隻有五十三歲。年齡上沒有達到“要求”,後人也無法将實際使用進行更改。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7

不過真要深究起來,用享年又有何不可呢?明初無數武将,還真沒有多少人能夠和徐達相提并論。

尤其是為官之道上,其他将領居功自傲時,唯有徐達知進退、曉變通。朱元璋心裡想什麼,徐達第一時間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麼。

如此優秀的臣子,真是打着燈籠也難找。

可古人堅持的一些習慣,現代社會反倒出現了不小的變化。今人發訃告的時候,終年用的越來越少,享年則用的越來越多。

人去世後用終年與享年區别(為什麼有的人用)8

事實上,究竟應該如何用,決定權依舊屬于死者親屬。而現代社會中最常見的使用習慣,當屬三十歲以下的“年僅”,三十至五十歲的“時年”,五十至七十歲的“終年”,以及七十歲以上的“享年”。

《禮記》有雲: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

享年和終年究竟應該怎麼用,今人完全不用太過苛責。實用主義思想的引導下,民俗傳統的影響早已被弱化。

面對曆史傳承下來的文明,我們可以接受,但不能始終被限制在裡面。唯有真正将古代文化精華以及現實用需求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适應時代的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