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靠在門框上跟我說:“媽媽,我們下周要期末考試了。”我心裡一驚,這麼快,兒子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考試已經來到眼前了。
在我們國家,考試就是一個孩子的命,無法逃避,隻能接受。因為有考試,不同的孩子會走上不同的道路,擁有不同的人生。
雖然現在也在高校裡當老師,但我從來不是一個學霸。打小,父母沒有給過我任何學習上的壓力,養成了我不思進取的習慣。高考的時候,我考進離家很近的一所大學,然後,又跌跌撞撞讀了研究生,變成看似生活靜好的大學老師。
自己從沒感受過考試的壓力,對孩子的考試也沒有太重視。從孩子上小學第一天起,全家人都在跟兒子說,認真學習就可以了,對于成績,我們沒有什麼要求。我以為自己不屬于焦慮的家長,但事實證明,我也未能幸免。
兒子告訴我要考試的時候,我突然緊張起來,裝作不是很在意地問他:“那你準備好了嗎?”“我正要說這件事呢,你幫我複習下吧。”他很鄭重地說。
整個晚上,我都在幫着他複習,雖然我盡量表現得很平靜,但很明顯,兒子也感覺到一點壓力了。第二天,送他上學的路上,兒子反複問我,如果考不好,會怎麼樣。
隻能寬慰,告訴他這隻是人生中第一次考試,以後的考試還多着呢。我想跟他說: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又怕他聽不懂,問題是,如果他真的能不在乎,我們會不會在乎。
就是一次普通的小學期末考試,我整整惶恐了一天。
相信大部分父母會跟我一樣,說上說着不重要,心裡對考試始終放不下。“考”這個字,成了壓在我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
今天,我們一起,真正認識一下“考”這個字。
到底什麼是“考”呢?許慎在《說文解字•老部》中說:“考,老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說:“考,老也。凡言壽考者、此字之本義也。”其實“考”的本義就是指老人。《詩經•秦風•終南》中寫道:“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将将,壽考不亡!”這裡的“壽考不亡”就是期望君主能夠福壽綿長的意思。
我還很年輕的時候,從未害怕過死亡,但是當年紀慢慢變大,總是覺得生命是短暫的。所以,“壽考不亡”隻能是我們美好的期望。因而,“考”不僅僅有老人的意思。當人老去、死亡後,“考”便有了另一個意義。
大學裡學《離騷》的時候,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背誦考查那一關,背誦的時候,自己腦海中會主動想象着一個長袂飄飄、身佩長劍的屈原高聲吟哦着:“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一邊背一邊看注釋,原來這裡的“考”指的是屈原已經離世的父親。
父親是每個孩子生命中最堅強的支柱,支持我們走過自己人生中最稚嫩的那段路。等到看着我們走上人生正途,他就變老了,或者說,他就已經接近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務了。
古人在解釋“考”的時候,就注意到它引申為“完成”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解釋“考”時,除了說有老的意義外,他還說:“引伸之為成也。”
那麼,“考”是怎麼有了“考試”的意思呢?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則是在跟兒子的對話中突然領悟了其中的意義。
為了準備考試,兒子要做好多小測驗,不勝其煩,這天晚上,他憤憤地對我說:“媽媽,為什麼總是老師考學生呢?為什麼不能我們學生考老師呢?”
這個問題,就是“考”這個字從老人變成考察的根源所在吧。我們的知識和經驗,都是依靠時間積累起來的,年老的長者閱盡天下事,自然要比年輕人懂的知識多,所以,老人就會有考查考驗年輕人的資本。
-END-
作者 | 荷馬識字,專欄作家,大學教師。一個讓孩子感覺到文字溫度的媽媽,尋找文字裡的故事,認識故事裡的漢字。
責編丨杜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