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将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一旦立秋,天氣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适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用吃炖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所以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焖肉,以及肉餡餃子、炖雞、炖鴨、紅燒魚等。
2、啃秋。民間有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習俗,稱之為“啃秋”。一些老人說,過了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因此,人們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紅瓤西瓜啃,抱着綠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專家表示,立秋後西瓜不是絕對不能吃,但的确要少吃了。因為西瓜性寒,“立秋”以後多吃容易導緻腹瀉。
3、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後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甯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杭州:食秋桃。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丢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5、天津: “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焘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