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一切皆為虛幻,應出自佛法大般若部。般若部卷數衆多,據說濃縮的精華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剛經》。金剛經裡有雲,一切皆為虛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就是說,一切世間上的法,都是短暫不真的,就像露泡夢電雲一般,應該如是看待。一切皆為虛幻,這裡說的虛幻不代表沒有,我想應該是佛家講的“空”。
2、經典二:不可說,說即是錯。
仿佛記得的原文是,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錯。什麼文字沒有破綻,語言、表達亦如是。你說一句話,總有話能反駁你,是不是這樣?釋迦佛說法49年,最後說他自己一字未說,也确實,他老人家是一字未立,我們現在看到的佛經,是佛的弟子們整理流傳下來的,史上的第一次500比丘大會就是做這個工作的,由佛的表弟阿難尊者來口述,大家紀錄的。這個阿難尊者,據說的記憶力超強,佛說的,他都能記住,而且他一直跟在佛的身邊,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佛經,不得不謝謝這位大尊者。
當時,流傳的教義,現在東南亞盛傳,我們這邊的叫他們小乘佛教,意思也就是說他們的修行法門,是自己解脫,我們這邊的是大乘佛教,講究自利利他,普度衆生,藏密也許是保持最原味的原始佛教了。我們中土的佛教有十大宗,大家熟悉的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的那個是禅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很多老人家念佛的,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淨土宗,還有華嚴宗、法華宗等等,哎,牙齒開始疼了,我每次一說錯話,牙齒就會疼,真的,這個沒瞎說,也許預示着上面的很多文字闡述,錯誤多多了。沒有不破的文字,但有說文的真心,也許這就夠了.
有人言: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3、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就轉到這句話上來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在典藏中出現的很多,我們平時看到、想到的一切,都可以說是色,色是相,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我們的思維意識也是色,是個相;空是理,是相的真實本質,這個空,不是說沒有,就如虛空,也是有的,好比我們看到一棟樓房,看見了,就是樓房的色相,但是,我們知道樓房是磚石、鋼筋、水泥等等組成的,而這一切又都是物質,也就是現代科學說的原子、分子等組成的,它是真實存在的,不容否認。我們也知道,若幹年後,您住的這棟房子會變化,好比和平橋的綠地,原來是河邊的人家,現在是綠地了,色相從民居變成了綠地,我們的地球現在的位置也會在若幹年後變成銀河的虛空,但是地球的物質不會沒有,隻是轉化罷了。人的意識也是一樣,好比現在腦子裡在想以前看的佛法,但是下班回家就會想到其他很多,人的念頭是不是也像房子一樣,建成了、拆遷了、又去建、再拆……如此循環反複。
一個念頭來的時候,你不知道他怎麼來,他走的時候,也不知道他怎麼走,留住念頭的方式就是定神,定住了,不過,我們可以試試,自己定住一個念頭可以多長時間,這個定,是說不間斷的哦,這裡就談到觀和定的問題了,扯遠了,呵呵~念頭想留也很難留住的,你說他有,你留不住,好比你想一個蘋果,一晃神,說不定想到芒果了,真有嗎?說沒有,它确實有,來過了,自己明白的感知到,真真切切,好像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好像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好像……作的了念頭的主嗎?是不是感到一直被牽着走?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4、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緣來不拒,緣去不驚。而在這個花花世界裡,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動妄心,不存妄想,那樣心如止水是一種福氣,還是一種遺憾。佛家遵人心其一,身其二的教誨,認為隻要心不動則可避禍萬千,是以不變應萬變,隻是一俗人,若沒了想念,是一種什麼樣的空虛,人因為有了欲望,而道生了動力,什麼都皆空了,還人世來做什麼,而痛苦也是一種修煉,就不扯什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段子了,就你自己從痛苦中爬出來的經驗也是一種财富。
其實此禅語很是喜歡,也能從中參透些許道理,隻是自己是紅塵中人,也沒打算看透紅塵,就把它暫且記下來,當來日到達心如止水境界時再細細品味。
5、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現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面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1個人,雖然貧窮,但是隻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隻是喝水都覺得飽!愛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境:得到了愛,就仿佛已經得到了全世界。
6、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隻為了眼光交會的刹那。
你說: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說:緣是衆裡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說:緣是縱然兩情相悅,仍難逃宿命之劫。我說: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緣是無盡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靜靜的看着它緣起緣滅。
7、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無淚!是的人到悲痛的極點,也就是萬物的極限,那就是一無所有的感覺,所以對于背來說,就可能出現“悲極生樂、或者悲底見喜”的結局。
大悟無言!同理,理解的頂端、認識的終點、領悟的深處,就是大明白,也存在争論和雄辯,所以唯一的做法和姿态就是沉默無語!
大笑無聲!根據以上的解釋規律,我想無論是誰都會自我理解了吧!
8、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寫一偈來确定接班人,奪冠呼聲最高的神秀寫的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當時慧能還是個勤雜人員,還不識字,找了個小沙彌給念了一遍,然後就說出了那個現在很知名的偈子(還得找人幫着寫在原作邊上),五祖看了之後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該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來上了一課小竈(有點西遊記的意思),然後為了避免紛争,傳了學位就讓六祖趕快帶了衣缽溜了!
這四句主要講的是要人們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經中說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執着于空!
前兩句隻不過借菩提樹和明鏡來講明:不要執着與事物。後兩句講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執着于道,反而與道越來越遠。禅宗主要闡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10、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裡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于佛教的大乘。聽一聽流行的歌曲《我不入地獄》則更有感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