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芳
深圳,光明科學城。
入駐恒泰裕·華南醫谷生命科學産業園僅一年多,深圳賽橋生物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公司已完成由國内頂級投資機構領投的三輪近億元融資,産品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賽橋生物隻是一個縮影。作為深圳市最年輕的行政區,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光明科學城加持,立志“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明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質的營商環境、充足的發展空間、強力的政策支持,正在成為深圳最具魅力、最富活力、最有潛力的投資熱土,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優質公司紛紛入駐,發展壯大。
光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這裡有欣欣向榮的現代都市,也有草長莺飛的山水田園,一座座“科學重器”掩映山水間,一個個科技園區創新湧動,260個公園遍布全區,人均綠地面積達30.9平方米,茅洲河一河兩岸風光旖旎,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科學之美在這裡盡情綻放。
光明區虹橋公園。
成立行政區幾年來,光明區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GDP增速穩居全市前列,固定資産投資連續四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企業數量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長,規上、國高企業雙雙突破千家,成為深圳增長潛力最足、發展勢頭最猛的闆塊之一。
營造高品質産業空間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從特區邊緣走到舞台中央,從國營農場蝶變為科學新城,光明區從未停止過奮進的步伐。
自行政區成立以來,光明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近3年來每年都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連續兩年确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印發《光明區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方案》《光明區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光明區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金融若幹措施》《光明區招商引資項目引薦機構獎勵辦法》等,累計推出230項改革舉措。
12月18日,光明區委書記、區長蔡穎帶隊調研合成生物産業園區,深入了解企業的落戶、研發生産等情況。此次調研的恒泰裕·華南醫谷生命科學産業園,系光明區首批認定的科技創新産業園區,也是光明科學城生命健康産業先行示範特色産業園。
該園區聚焦前沿生命科學技術,與區科發集團聯手打造“光明動力科技企業孵化器”,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共同打造“合成生物産業園”,并構建四大産業運營服務體系,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引進賽橋生物、香港相達生物等多家生命科學企業。
恒泰裕·華南醫谷生命科學産業園。
像這樣的高質量産業園區,在光明正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正是基于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對産業發展的強大牽引力,以及産業發展的強烈内生需求,光明區開足馬力,持續加大優質産業空間供給力度。
一方面,光明區以全市打造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為契機,結合區内較大面積産業空間片區産業定位,充分考慮産業基礎、載體支撐,按照“近期抓落實、見成效,遠期有指引、可推廣”原則,探索打造高品質産業空間,全力做好市級“8 5”産業集群承接工作。
近期,光明區已選定10大優質産業園并挂牌光明區特色産業園創建園,分别為衛光生命科學園、恒泰裕華南醫谷(光明區生物醫藥特色産業創建園),彙東晟産業基地、圳發雲谷(光明區高端醫療器械特色産業創建園),龍邦高科技産業園、鑫辰新材料中試産業化基地(光明區新材料特色産業創建園),美信達工業園(光明區智能傳感器特色産業創建園),裕豐達産業基地、星皇科技園(光明區精密儀器設備特色産業創建園),光明天安雲谷(一期)(光明區合成生物特色産業創建園),積極推動符合主導産業類别的優質産業項目落戶上述園區,打造高品質特色産業園,滿足相關産業集群發展要求。
中遠期,整合公明、馬田、玉塘街道6個平方公裡級連片産業空間資源,以市級産業集群生産工藝需求為導向,“定制化”建設“工改工”項目建築單層面積、承重、跨度等,打造高品質連片産業園區,為市級産業集群量身定制産業空間。
另一方面,依托“1 1 5 1”産業空間政策體系,規劃打造四大先進制造業産業園區,推動空間統籌利用、産業集聚發展。同時,深入實施“兩個一千萬”工程,今年已建設納管高标準産業保障房512.87萬平方米,今後5年籌集高标準産業保障房2000萬平方米以上,形成“空間等項目”的良好局面。
營造一體化創新創業鍊
為科學與城相互融合賦能
光明科學城展示中心。
從光明公常路與光僑路交會的十字路口,到東莞黃江,塔吊林立,大量泥頭車來回穿梭,短短兩三公裡的距離,沿途布局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深圳市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産業中心。
坐落在光明科學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近一年來吸引國内外數十家合成生物領域高技術企業入駐。創新中心着力打造基礎研究與産業化應用有機融合的一體化平台,推出“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科研人員和初創企業“樓上樓下”共事,打破産業孵化時間壁壘,建立“科研—轉化—産業”的全鍊條企業培育模式。這一模式也被稱為科學設施建設“沿途下蛋”模式。
光明區将“沿途下蛋”作為發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區優勢的基本導向,推動創新與産業轉化深度融合,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聚集,主導格局初步形成,為現代産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科學裝置的引領和磁吸效應以及光明區“沿途下蛋”産業發展新模式,正推動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産業體系向價值鍊中高端躍升。
在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重點突破集成電路制造、超級計算、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下一代通信、區塊鍊等領域關鍵技術。在材料科學與技術領域,重點突破高通量材料制備、材料綜合性能和結構表征、材料高通量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在生命科學與技術領域,重點突破創新藥物、工程生物、腦疾病診療、醫學影像、臨床醫學與健康等領域關鍵技術。在科技服務業方面,重點發展科技金融、科技咨詢等業态,有效支撐科技創新和産業跨越式發展。
目前,光明區集聚科技創新平台100個,轄區企業總數量超6.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74家,擁有年産值百億元以上企業6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産總值的45.5%;經濟總量步入千億級,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力争到2025年,光明區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自主品牌的百億級龍頭企業達8家,年産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60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33家,上市企業超過50家。
營造一流的人才環境
為城區高質量發展賦能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保持實體經濟發展後勁的基礎,人才集聚也是一個地區優良營商環境的體現,人才為城區高質量發展積極賦能,要引才更要留才育才。
12月3日,由光明區人才工作局、光明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主辦的2021“萬名博士聚光明”活動在光明科學城展示中心舉行。光明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誠邀各位博士人才選擇光明,争當事業發展合夥人、美好未來開創者、科學道路同行者,築夢光明,共創未來,共同書寫光明科學城第一代創業人“春天故事”。
據悉,為全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光明印發了《光明區關于進一步實施“鴻鹄計劃”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幹措施》等政策措施,推行領導幹部、人才服務專員、行業專家共同聯系服務一位人才的“3 1”模式,成立光明科學城人才服務工作站,提供業務咨詢經辦、政策宣講等一系列人才服務。同時探索“科學城人才信用辦”,提供293項“先信任、後審批”的信用辦服務,有力簡化人才辦事手續。
“光明區能夠把頂尖人才吸引過來,就證明它擁有優越的營商環境!” 深圳寶龍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副總裁熊建深以自己的經曆現身說法。他表示,光明區有非常完善的産業扶持政策,無論是在資金扶持還是産業配套方面都利于企業發展。各相關部門也很為企業着想,經常上門傾聽訴求,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相信我們企業在光明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我到過全球很多個國家城市考察,最後覺得在全球所有的産業創新的城市當中,深圳是最好的。”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道表示,深圳的産業環境無論是營商環境、法治環境,還是市場氛圍,在全球裡面都是最好的,潛力最大的。尤其是光明區把創新作為最重要的發展動力,未來的戰略定位是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城,這對以科技創新為發展動力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以及發展機遇。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這幾年,光明的人氣越來越旺,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09.53萬人,10年增長近130%。本科及以上學曆人口以年均61.2%的速度增長;累計引進、培養各領域高層次人才超過1000人,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9人。
光明正成為越來越多追夢人的“詩和遠方”。接下來,光明區将繼續紮實推進人才政治引領、政策優化、精準引才、貼心服務等各項工作,以最優的人才沃土彙聚天下英才,讓科技創新與人才驅動同頻共振。
營造高端的配套環境
為深圳北部中心建設賦能
企業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環境走。吸引高素質人才入住光明、紮根光明,優化配套設施是關鍵。
8月28日,光明區舉辦5所學校集中交付儀式,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鳳凰城實驗學校、玉律學校、東周小學和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光明)集中交付,将提供公辦義務教育學位9180個、公辦高中學位2100個。
這是光明區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更公平地惠及市民的一個縮影。 3年來,光明區新、改擴建學校(高中、中小學)21所。2021年,提供學前教育學位約3.5萬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約9.4萬個、高中學位約1.3萬個。
醫療方面,去年11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二期工程開工,該項目緊鄰光明科學城,規劃床位3200張,加上一期的800張床位,醫院設計總規模為4000張病床,是華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醫院。落戶光明區的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項目總床位3000張,是目前國内規模最大的中醫院建設項目。
住房方面,光明區是深圳的人才保障房最大供給區和建設區,推出了人才優先、科學家優先的住房保障機制,至今已累計籌集建設公共住房34620套,已建成人才保障房1.6萬餘套。
文體方面,作為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科技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和光明書城等文體設施将構建起“十分鐘文化圈”,賦能光明區更加宜居宜業。
交通方面,随着地鐵6号線的開通、贛深高鐵的通車,光明城高鐵站納入京九高鐵大動脈,光明區交通内外通達能力将大為提升。未來,光明區還将繼續打造戰略通道,推動深莞增城際、深廣中軸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構建大灣區“1小時通勤圈”;建成軌道6号線支線、6号線支線南延段、13号線北延段。到2025年,投入運營軌道線路達到3條,遠期運營軌道線路達7條。
光明區營商環境改革
6大亮點案例
案例1 “秒報秒批秒證”三位一體 實現政務服務全流程“秒”辦
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更好解決企業和群衆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案例2 光明“民聲雲”:大數據解決群衆小煩惱
推動“智慧光明”“數字政府”建設,通過整合市“12345”政務熱線、區長熱線等5個渠道,創立了“民聲雲”政民互動新平台,探索以服務智能化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徑。
案例3 開展“精準智享”改革 助力“被動審批”變“主動服務”
全市率先探索民生事項“精準智享”,創新“主動、精準、智能化”服務模式,從群衆需求出發,精準匹配政府補貼政策,讓企業群衆輕松一點,就能享受政策紅利。
案例4 推出“科學城人才信用辦”服務 營造優質高效便捷人才服務環境
全力支持光明科學城人才發展,首創高端人才白名單制度,打通市區人才政策,營造适合高端人才的配套服務環境,彙聚國際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
案例5 光明水土保持區域評估改革案例
為企業提效,提前完成建設項目開工前審批過程中涉及的有關前置性評估評審工作。替企業減負,節省辦理水土保持行政審批所需相關費用,節約社會資源。
案例6 群衆訴求服務“光明模式”
建立群衆訴求服務“舉區體制”,實現“全口徑”化解矛盾;建設四級群衆訴求服務平台,在“家門口”解決群衆煩心事;整合一支隊伍,實現矛盾糾紛“零排放”;搭建一個智慧化系統,使矛盾糾紛高效化解“不過夜”。
審讀:喻方華 田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