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農心集團創始人辛春浩于當日因病去世,享年92歲。
對此,農心集團方面表示:辛春浩近期因舊病複發在首爾大學醫院接受住院治療,于3月27日淩晨3時38分左右去世。葬禮将于3月30日在首爾大學醫院舉行。
辛春浩已完全退出一線經營,其辭世後,由其長子、農心副會長辛東原将接班公司掌門。
很多人可能對辛春浩這個名字并不熟悉,資料顯示,辛春浩出生于1930年,除了農心集團創始人之外,還有一個title,是已故樂天集團創始人、樂天集團名譽會長辛格浩的弟弟。
其創立的農心集團一開始主要以制造方便面、膨化食品(餅幹)及其它食品加工為主導産業。
後來随着規模壯大,農心集團的業務也不止于方便面,旗下擁有更多的分公司,業務覆蓋農、水産品,食品加工,商業,化學,印刷,電腦信息等,産品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可以說,正是韓國人愛消費拉面的環境,成就了辛拉面。
韓國從日本引入農心辛拉面是在上世紀60年代。據悉,時任韓國總統樸正熙為了提升韓國大米的自給自足率,極力勸導民衆吃面食以節省大米。
方便面最早在1958年出現于日本,當時由代表性的食品公司日清食品首先推出袋裝方便面;而韓國則在1963年出現方便面。方便面,作為面條家族中的新秀,雖然隻有近五十年的曆史,但是已發展成為世界範圍内最為成功的方便食品。東南亞國家方便面銷量占全世界的相當一部分,韓國和日本又是其中人均消費量最大的兩個國家。
方便面,在韓國被叫做“拉面”。在韓國,便利店50%的位置都是放置“拉面”的,由于“韓國拉面”做法很簡單,隻要有開水就能吃,方便加美味,深受韓國人喜愛。
韓國本土方便面品牌主要是農心、三養和不倒翁。其中,農心方便面的銷量和市占率均排名第一,也是最受韓國消費者歡迎的品牌,同時韓國也是方便面消費大國。
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的數據顯示,韓國人人均年拉面消費量是75.1份,居世界第一位,相當于一個人5天就要吃一包拉面。
根據韓國農林畜産食品部和韓國農水産食品流通公社11日發表《2015加工食品現況一面類篇》的報告,報告指出2014年韓國人面類消費量人均達到13.3kg,其中有湯面類(方便面)占比最大達到9153g,為69%;面條2760g、冷面961g、其他面類163.2g依次排列其後。按照方便面1袋均重為120g進行換算,韓國國民人均一年相當于吃掉76袋方便面。
辛拉面往事辛春浩1930年12月出生于蔚山,他的父母生了五兒五女,他是第三個兒子,朝鮮戰争爆發時期,辛春浩當上南朝鮮警官,戰後進入釜山的東亞大學學習。
畢業以後,1958年,辛春浩進入哥哥辛格浩的樂天公司打工,1965年時已做到樂天食品工業公司的總裁。
彼時35歲的辛春浩看到了一個商業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的韓國同戰後的日本情況相似,經濟凋敝,政治混亂,在美國面粉物資的幫助下,軍事政變上台的樸正熙(樸槿惠父親)政府在 1965年制定“混面粉獎勵政策”,鼓勵人們購買方便面。
最初的方便面由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1958年發明。當時的韓國三養(Samyang)食品已經引入機器,1963年開始在韓國生産三養拉面,三養拉面也是當時的方便面老大,但彼時市場還并沒有太多品牌,還是一片藍海。
辛春浩認為樂天可以抓住機會,在韓國布局方便面産業,但這一想法遭到了哥哥辛格浩的反對。
兄弟二人對此産生意見分歧,辛春浩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在樂天食品工業中生産銷售方便面,1978年又把樂天食品工業的名稱改為“農心”,最終從樂天集團分離,自己出來單幹。
年輕時候的辛格浩和辛春浩(右)
1965年,辛春浩開始創立農心公司,擔任代表理事社長一職,當時的“辛”就是以老闆辛春浩的姓氏命名。
在辛拉面面世之前,韓國拉面相對比較清淡,農心公司認為辣是韓國人最喜歡的味道之一,因此花費一年多的時間研發辣椒材料,曆經兩百餘次試驗最終制成辛拉面。
農心集團從一開始,就選擇另辟蹊徑,極會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營銷。
在辛拉面推出時,就是漢城亞運會和漢城奧運會之際,時任總統全鬥煥為了提振經濟、振奮民心,将辣味作為韓餐特色加以宣傳,作為漢城奧運會的贊助商之一,農心公司更是利用此次機會大賣辛拉面,一舉攻下消費者心智。
再比如利用事件營銷,在韓國奧運史上獲得首枚體操金牌的楊鶴善母親在接受采訪時對兒子說:“回來給你煮碗烏龍面”,農心集團當即立馬決定為楊鶴善一家提供一輩子免費方便面,此舉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也讓農心集團運用事件營銷,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廣告效應。
此後,辛拉面銷售額在一年之後增長了六倍,超越三養拉面成為韓國方便面的巨頭。1992年,農心公司升級為集團,辛春浩擔任會長。在他任内,農心還推出了橄榄油炸醬面、鮮蝦片等産品,不斷創新。
公開資料顯示,無論是最受韓國人喜歡的拉面榜單,還是全球最愛方便面榜單,農心拉面一定榜上有名。
激烈的方便食品市場中國也是方便面生産消費大國。
數據顯示,中國近10年來平均每年消耗400億包方便面。巅峰時期,每一分鐘就會有1400多袋方便面被打開。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關稅廳(海關)和食品業界消息稱,2020年韓國方便面出口額6.0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3%,創曆史新高。報道稱,從出口對象國家和地區來看,對中國出口1.5億美元(約9.7億元人民币),占比最多,高達24.7%。
早期的韓國方便食品主要在東北地區的朝鮮族及部分留韓回國人員群體中較為流行,此後許多韓國産品也依靠文化輸出進入中國,韓國三大方便面企業(農心、不倒翁、三養)均進入中國市場,其中農心更是最早布局中國市場的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農心中國銷售業績已經達到2.8億美元。作為最早布局中國市場的品牌,農心目前已在上海、沈陽兩地建立本地工廠。
根據韓國金融監督院電子公示系統24日公布的數據, 農心方便面2020年銷售額同比增加16.3%,達2.086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币120億元) ,創下曆史新高。這也是農心産品中方便面的銷售額首破2萬億韓元大關,占公司銷售總額的79%。農心方面就此表示,由于方便面的需求一直較為穩定,此次隻是受到疫情之下保持社交距離等因素影響暫增。
農心的方便面業務是集團支柱。在2020年,方便面業務的營業收入為2.086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币120億元),同比增長16.3%,占總營業收入的79%。
對此,農心集團表示:由于方便面的需求一直較為穩定,此次隻是受到疫情之下保持社交距離等因素影響暫增。
然而辛拉面要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首先,雖然其最大的客戶中國進口泡面總需求量全球第一,但近年來方便面的需求持續回落。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方便面的年總需求量達到曆史最高的462.2億份,但世界方便面協會(WINA)的數據顯示, 從2013-2017年,中國市場對于方便面的需求量斷崖式下跌,從462.2億份下滑至389.7億份,累計下滑了約15.7% 。2018年-2019年略有回暖,2019年回到了414.5億份。
其次,營銷固然重要,但打動消費者的永遠是産品。辛拉面近年來并沒有推出過耳目一新的産品,消費者對其的認知也僅停留在“辣”的層面。同時在方便食品市場,辛拉面也面對更多的對手夾擊。辛拉面的老對手三養,靠着社交媒體KOL的宣傳,火雞面等産品的銷量近年來在韓國也是一路走高,大有趕超之勢。
此外辛拉面在中國的競争對手,不再隻是今麥郎、康師傅、統一等出品的方便面,對手也在虎視眈眈的進軍更多新品類,不乏螺獅粉、酸辣粉、自熱煲仔飯等網紅方便産品都試圖分一杯羹。
辛拉面之父去世,若不進行更多創新與自我改革,恐怕留給辛拉面的時間也不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