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作者:王澤鋒 高 輝 吳浩宇 韓英男
輕輕俯下身子,認真調校着血透機——這一幕,與她當年在武漢火神山醫院裡,為患者仔細清潔着呼吸機的場景,如此相似。
5月初的一個下午,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透中心,患者們也許并不知道,眼前這個穿着防護服、扶着他們上機做透析的身影,就是被評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被譽為“硬核護士長”的陳靜。
穿了30年軍裝,也穿了30年護士服,護理工作早已融入陳靜的生命。“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擔使命,綻放最美的青春芳華。”她對自己團隊的護士姑娘們這樣說。
柔肩擔使命
個頭不高,步履輕盈,陳靜給人的第一印象甚至略顯柔弱。在患者眼裡,頭戴燕尾帽的她,是溫柔的白衣天使;在戰友心中,換上一身海藍迷彩的她,是一名沖鋒的白衣戰士。
使命召喚,從不缺席。這些年,每逢有重大應急任務到來,身軀瘦小的陳靜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入列”。
“讓我去,我先上!”8年前,當兇殘的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大地之時,解放軍抗埃醫療隊分配給陳靜所在醫院4個護士名額,身為護士長的她卻沒有派給年輕護士。“疫情嚴峻,需要一名應急處置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長!”主動請戰後,陳靜即刻遠赴西非利比裡亞疫區。
“口罩、護目鏡、防護服、三層手套、四層鞋套……穿脫36道程序,每一道都要嚴肅對待!”陳靜這一套苛刻的工作标準,正是在抗擊埃博拉病毒任務中曆練形成的。
長達100多天的援利抗埃任務結束後,她捧回一枚金燦燦的“抗埃先進個人”獎章。
4年前,中國海軍和平方舟号醫院船執行“和諧使命-2018”任務,陳靜又主動請纓出征。那一年,她剛做過膽囊切除手術,女兒又即将面臨高考。為大愛,舍小家,遠渡大洋洲和中南美洲執行人道主義醫療任務,在陳靜看來,更需要傳遞一種“溫和的力量”。
出訪一路,奉獻一路。随和平方舟履行使命的8個多月裡,陳靜用優質服務和精湛技術,赢得了各國患者和政要對中國軍醫護理技術的高度認可。
硬核守“紅區”
火神山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被稱為抗疫定點醫院裡感染風險最高的“紅區”。“我有實戰經驗,又熟悉紅區夜班工作。”一抵達武漢,陳靜就強烈申請進入紅區工作,改造病區、打針輸液、采集标本、貼身護理……奮戰在紅區,陳靜一幹就是近80個日夜。
援鄂抗疫的日子裡,陳靜特有的苛刻較真,全化作了防護措施的一絲不苟,“硬核護士長”的名号由此叫響。“每天講2遍不夠,就講200遍!”這些從陳靜嘴裡“吼”出來的話,卻讓她帶的年輕護士們無比暖心。她第一個為重症患者吸痰、第一個為患者做血液淨化……危險步驟總是自己先上。
纖手濟蒼生
血透護理,是陳靜從事了30年的職業。她紮根的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透中心,率先在全國開展24小時通宵透析服務,每輪到10個小時的“超長夜班”,護士們連“眯上一會”都不允許,為此,陳靜在透析室外配置了咖啡機,方便她和護士們夜班提神。
“血透護理無小事,小事也要做精緻。”援鄂抗疫歸來後,她就繼續回到血透中心工作。
透析機前的日常三部曲“躺下-打針-接管子”,陳靜一遍遍地教護士們苛求完美:打針時俯下身體的角度是多少,進針後針尖的應力該有多大……每一個細節的背後,都是她帶着護士們千百次操練的辛勤汗水。
數十年如一日,陳靜帶着護士們用一雙纖手呵護着病患。她和護理團隊的事迹曾被報道這樣寫到——
“她們把患者的生命舉過頭頂,她們是時代的蒼生大愛。”
(學習軍團·中國軍号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