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的衰減因素:
1.空氣的吸收:
由于空氣的粘滞性、熱傳導、空氣分子的弛豫吸收,聲波能量轉變為熱能消散。
衰減量由空氣吸收系數決定。空氣吸收系數和大氣溫度、濕度和聲波的頻率相關。
2.地面的吸收:與地面覆蓋物、聲波頻率、離聲源距離、近地面氣象條件。
3.氣溫的影響
1)溫度随高度升高:
溫度高,聲速大。夜間大氣溫度向上遞增,聲速逐漸增大,聲波傳播便先向上而後向下的彎曲線。
2)溫度随高度降低:
晝間聲線變化與夜間情況相反,成為上彎曲線,在地面上将出現聲影區。
4.風速的影響
聲音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C是大氣中聲速Ci與風速 V的矢量和。于是,順風方向聲線向下彎曲,逆風方向則向上彎曲。順風聲音可傳播很遠,逆風處會産生聲影區。
5.聲屏障的衰減
1)聲影區:聲波在遇到屏障阻擋後,一部分聲能被反射,一部分聲能繞過屏障傳播,在屏障後形成“聲影區”,聲音在這區域内有一定的降低,這一區域的大小和降低聲音的程度,随着聲波增大而減小。
2)薄屏障:聲屏障的隔聲效果(插入損失LIL)由菲涅爾數N和聲音頻率決定,不同頻率下的插入損失LIL不同。在rR≥rs≥H的條件下,菲涅爾數由H、rs、λ決定。
N-菲涅爾數。δ-路程差(米)。
rR-敏感測點離屏障距離(米)。
rs-聲源離屏障距離(米)。H-屏障高度(米)。
點聲源和線聲源的插入損失LIL計算公式不同。
3)厚屏障
例如長排建築物或土堤等屏障厚度大于或相當于波長的,稱為厚屏障。
厚屏障插入損失LIL等效于兩個薄屏障的插入損失之和,另外加入一個修正量ΔLW,ΔLW不随頻率變化,僅于屏障厚度、聲源和接受點位置有關。
聲源噪聲的測量:
1.噪聲源監測點布點原則:
應避開聲源附近大的反射面;聲源如在室内,測點應設在室外;測點設在面向廠界一側。
2.原始記錄
工況;聲源類型及機器型号編号;測點示意圖上标注聲源位置,必須和報告上出現的噪聲源一一對應。
可以不測背景值。
3.工況的監督
熱泵機組:每台熱泵機組一般有2-3個機頭,每個機頭都是獨立的噪聲源,因此在記錄時請注明開啟機頭數目和機組編号。
有制冷、制熱兩種設置,達到設定溫度後自動啟動。
水泵房:有地面下和地面上兩種,水泵房一般配有水箱,水泵分為上水泵和變頻泵。
對于未經治理的水泵房,工況監督的重點應在于變頻泵是否達到規定負荷。對于已經治理的水泵房,工況監督的重點應在于水箱的進水管是否進水。
其它一些常見噪聲源:空調室外機組、空壓機房、冷凍機房、新風排風機、脫排油煙機等。
其它一些特殊噪聲源:如音響、大型發電機組等按相應的國家标準測試方法要求進行監督。
廠界噪聲的測量:
1.邊界紅線處布點:
①布點原則:盡量靠近聲源;盡量和聲源等高;避開障礙物阻擋。
邊界紅線處布點:
2.居民敏感處布點:
①布點原則:
在投訴的居民處布點;
避開聲影區處布點;
如可在居民室外布點,請勿在室内布點。
應工況變化情況,可設置24小時連續監測,以晝間等效聲級值和夜間等效聲級值評價。
居民敏感處布點(室外布點):
②室内布點:
開窗測量;
傳聲器位置:離地面1.2-1.5米,離牆面1米,離打開的窗戶1.5米。
3.廠界評價标準:
①廠界測點及居民敏感測點按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标準》評價。
②未劃入城市區域環境噪聲适用區的地區按環境評價确定的功能區類别評價。
③道路兩側區域的評價
鄰街建築以三層或三層以上為主,第一排臨街建築面向道路一側均為4類區(側向道路的測點按當地功能區劃分評價)。
鄰街建築以低于三層及空地為主,将道路紅線外一定區域劃為4類區(依據GB/T15190-2014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範用區劃分技術規範)。
噪聲監測中應注意的一般原則:
測量儀器和聲校準器應按JJG699、JJG778的規定定期檢定,測量前後必須進行校準。
滿足測量氣象條件,在無雨、無雪,風速小于5米/秒的天氣條件下進行測量。
測量時間分兩個時段,晝間6:00-22:00,夜間22:00-次日6:00,晝間測量在正常工作時間内進行,夜間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時間。
儀器準确度在2型或2型以上的積分聲級計或統計分析儀。
戶外測量加戴風罩,傳聲器位置離反射物3.5米以上,高于地面1.2米以上。
本文來源于互聯網,暖通南社整理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