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也可以用國際版了。
在支付寶的最新版上,正在灰度測試一個新功能,在設置中——版本切換,可一鍵切換到國際版。
切換到國際版的頁面,界面UI變得簡潔了許多。
喜歡簡潔的小夥伴,也可以在設置中切換到國際版的UI布局中。
你們會不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App隻要扯上國際版,一般而言就會比國内版簡潔很多?
這也不是隻有支付寶這樣了。
像微博國際版,首頁上去除了微博國内版的“視頻”闆塊,整體UI布局要簡單很多,廣告也要少了很多。
(左國内版,右國際版)
國際版的WPS同樣如此,去掉了開屏廣告,裡面的模闆基本上都能免費使用。
就挺讓人費解的,國際版App簡潔無廣告,國内版App臃腫不堪還有廣告。
這讓使用國内版App的小夥伴,顯然心裡會不平衡,酸菜雙标,App也要雙标?
為什麼國内版的App比國際版繁雜?
最為明顯的就是國内版App提供了更多的本地化功能。
以B站為例,相比國際版,國内版App底部多了“會員購”。
(左國内版,右國際版)
發布的動态中,也涵蓋了直播、拍攝、模闆創作,而國際版就真的隻是發布動态。
你要問為什麼?
那就是本地化,為了搶占用戶時間。
大廠們集中自己的優勢,往App中加入各種功能,圈占流量。
于是乎,微信、QQ、淘寶、支付寶、微博、美團等這些積累了大量用戶的App,成為了大廠在這場“圈地運動”中,傾注最多資源的先鋒。
在社交軟件中看直播,在直播軟件中購物,在購物軟件中社交,在絕大多數App中看短視頻,還有時不時穿插在App醒目頁面中的貸款廣告。
有時候黑馬就在想,是不是“巨無霸”式的App,才造就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繁榮?
試想一下,如果App都隻是專精于各自的領域,社交真的隻是社交,購物真的隻是購物,生活真的隻是生活,除非需要,否則會有多少人會在平時打開?
沒有流量的App,還能有影響力嗎?
互聯網的圈地運動,對于用戶端體驗而言,或許很煩,但是也造就了衆多頭部App的出現,也能更加集中資源優化App,間接上又促進了用戶體驗。
這也算是“臃腫”的一個好處吧。
而國際版App為什麼不能做得像國内臃腫?
其中一個因素大概是面對的國家太多,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習俗、科技發展水平都是不同的。
App中所加入的功能越多,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限制更多。
就好像如今國内火熱的短視頻,放在非洲,這個短視頻的功能肯定就不适用,基礎設施水平達不到。越是簡潔明了,才越容易适應不同的文化、宗教以及當地的科技發展水平,按照國外習慣來定制 app,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
(左國内版B站,右國際版B站)
當然,黑馬說這些,絕不是為了國内的App洗白,更不是贊同這些App為了搶占用戶時間加一些無用的功能。
特别是國内版App廣告還多于國際版,這顯然就太“本地化”了。
這其中有國内Android手機無法使用統一的GMS服務框架和FCM推送的原因,無需應付Google Play對應用各項權限的強制要求,對App的後台限制,也無需對接入第三方SDK以及代碼庫的嚴格審核。
讓國内開發者有了可乘之機,随意接入自己的推送服務、獲取用戶信息、推送廣告等。
這一定程度上也讓App體積變大,變得更為臃腫。
根據一些媒體的驗證,Google Play版微信的原生庫數量大約為90個左右,而國内應用市場的微信App原生庫項數就接近了160個。
國内外App的差别,也是表明了國内App對用戶缺乏敬畏之心,為了搶占流量罔顧用戶體驗。
所有的這些,值得國内App去反思。
但是黑馬也希望大家能夠理性看待,國内外App的差别,是一個多方面的原因。有針對海内外用戶所做出的功能性差異,也有國内環境使然的原因所在。
App臃腫也不全是壞事,過分簡潔也不全是好事。
最後,如果用戶能夠理解了App的臃腫,那麼開發者是不是也能夠理解一下用戶?
能不能去思考商業和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
當然,廣告的差别對待,黑馬是不能理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