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了,不知道你今年的計劃完成了多少?
每一年,我們都會為自己制定很多目标,大到升職加薪,小到每天早睡一個小時。
可是,當這些目标實施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潛意識,總能找到各種的理由,來阻攔我們的行動,讓我們恐懼、放棄。
這種拖延、放棄、恐懼的心理,時刻阻撓着我們前進,在心理學中,這種行為被稱為自我破壞。
自律的人,能更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及行為,他們有嚴格的時間規劃,比較容易獲得自己理想的狀态。而對于我們這些自控能力差的人來說,就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自控能力,來阻止我們的自我破壞。
《誰說我不可以:如何停止自我破壞》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看清擺爛、躺平、鹹魚背後,我們的心理變化,教會我們如何改變消極的心理,迎來積極的人生。
一、順利走出舒适區
一個人想要進步,就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區,帶着新的目标,完成新的任務,新鮮的感覺能刺激我們的荷爾蒙,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能讓自己重新充滿活力與自信。
走出舒适區,面對對面陌生的一切,我們的潛意識會産生一種危險感,好讓我們趕緊回到熟悉的舒适區。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被潛意識裡的恐懼吓到,我們要對自己說:不用擔心,我可以處理好的,我有這個能力應付未來發生的一切。
本書中,為我們介紹了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盡快走出舒适區,并養成習慣,讓學習區慢慢變成自己的舒适區。
萬事開頭難,行動永遠是最困難的一步。有了想法,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行動,要不然,用不了兩天,你可能就沒有那個沖動了。哪怕計劃不周全也沒有關系,有了行動才有一切,要相信,隻要我們邁開了這一步,後面的一切困難,我們都能戰勝。
終于邁出了第一步,可是沒過兩天,就想要放棄,這個時候,不要着急否定自己,要冷靜,聽聽自己内心的聲音,把破壞心理寫下來。
在紙張的中心寫下”我現在的生活“,周圍标注出你各方面的現狀。
比如:身體狀态、精神、經濟、人際關系、生活方式、工作狀況、學習任務等。
思考自己在行動中所遇到的阻礙,把内心想到的所有破壞心理都寫下來,盡量寫得詳細一點。比如:無助、孤獨、怨恨、自卑、缺少方法、态度消極、自我苛刻、容易放棄、逃避、憤怒、受到傷害、沒有目标、缺乏信念、絕望等。
然後再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拖延?内心察覺到了什麼困難和擔憂?你為什麼想要完成這個目标?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種梳理自我的練習,會讓我們看清楚自己内在的破壞心理,明确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該往哪方面努力。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先看清問題,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克服這些破壞心理的辦法。
二、改變消極狀态,掌控自己的情緒。
意義療法創始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什麼的意義》一書中,這樣寫道:“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存在一個空間,我們可以在這裡行使選擇權,決定自己如何反應。我們的反應中包含着我們的發展和自由。”
也就是說,我們能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關鍵要看自己能不能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喊“停”,恢複意識,給自己片刻理性思考的機會。
在這本書中,這種喊“停”的能力,作者稱之為“自由技巧”。掌握了這個技巧,我們就能提高自己掌控情緒的能力,做個情緒穩定的人。
使用“自由技巧”有以下幾個步驟要注意:
比如,愛人說了一句:“你真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這個時候,先不要着急反駁,感受自己的内心,是否竄起了一股火苗。
對很多人來說,打斷情緒的爆發,是不容易的,但是喊"停”真的很有用,所以我們還是要多加訓練。
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現在的需求是什麼?
我的目标是什麼?
我感知到了什麼?
除了情緒失控,我現在還可以做什麼?
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在當下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想要什麼,想要得到什麼結果,它會幫助我們以目标為導向來處理問題。
三、擴大自己的“心理地圖”讓自己的眼界更開闊。
我們的生活經曆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我們感知到的信息,都經過了篩選,隻留下了符合我們個人世界的模型的那一部分,最終形成了我們的”心理地圖“。所以,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
“心理地圖”也可以說是我們的觀念、态度,它在我們成年以後基本定型,并控制着我們的思想和生活。
我們眼裡的世界,都是我們想看到的樣子。但是,我們要知道,你看到的并不是完全真實的世界。你的”心理地圖“完全符合你的邏輯,但是,它和現實地圖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我們與别人意見的分歧,主要是”心理地圖“沖突的原因,所以想要不委屈的、從容地接受别人的意見,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隻有擴大自己的”心理地圖“。
你的“心理地圖”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聽到了太多否定自己的聲音,從小時候父母、老師有意無意間對我們的否定,到進入社會後遇到的打擊與失敗,這些不好的經驗,總會在不知不覺中限制着我們的發展。
《誰說我不可以:如何停止自我破壞》這本書,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破壞心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潛力和希望,它猶如一個良師益友一般,告訴你,不要放棄,你真的可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