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鄭州各所小學推外工作開始了。
每逢這個階段,推外的話題也都會成為熱點中熱點,比如:推外試卷是什麼?如何推外?推外試卷是什麼難度?推外之後升學如何?......每一個問題,都牽動着家庭的内心。
不過,盡管推外這麼火熱,有些具備資格的家庭,也會果斷選擇放棄,因為這裡面的所涉及的内容,不止知識這麼簡單,換句話說,水很深!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推外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選拔?
推外如何選拔?
2021年推薦生計劃6個班(含英、法、德等語種),其中面向中原區2個班,面向金水區、二七區、管城區、惠濟區、高新區、經開區、鄭東新區、航空港區共4個班。
這兩年,推外也是受到教育公平化的影響,選拔方式和之前大有不同,常見的推薦方式有兩種:
1)以平時成績為主 抽簽
這種方式,考驗孩子們的有兩點:
①孩子們平時成績是否穩定,一旦出現起起伏伏的狀态,基本上不會有抽簽的機會(比如:要求5-6年級的成績,還有些學校要的是1-6年級的成績)。
②幸運度,孩子們是否有“過人”的運氣同樣很重要,不然就搖不到。搖不到,就走不了這條路,所以,在搖号之前一定要多做好人好事,積攢運氣。
2)平時成績 考試選拔
第二類選拔,可以理解為校内選拔、或者區域選拔。
不過,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一個學校在鄭州的競争強度,直接影響了選拔的難度,以及進入外總之後,孩子處于班級或者年級的位置。
以上就是外總推薦生常用的推薦方式,接下來咱們說說,外總推薦生的風險。
外總推薦生的風險
外總推薦生就是校内選拔,也可以理解為,學校與學校牛娃之間的競争。
剛才咱們也說到了,越是優質的小學,校内的競争就越激烈,而弱一些的學校,校内競争強度就小一些。但是,這直接決定了進入外國語之後孩子們的學習狀态。
舉個例子:某附小有一個推外名額,但是,由于小學整體的教學水平和家庭意識一般,去年采用考試選拔,升上來的孩子,僅僅是KET優秀(勉強初一的水平)。
這個程度對于優質小學來說,基本上是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水平,優質學校的外語競争,已經需要孩子們六年級儲備高二-高考英語能力。當然,這種知識儲備量,不用指望學校,全憑家庭。
那麼,也就是說,弱校第一到了外總,很可能就會成為墊底。
這時候,孩子面對這樣的落差感能不能接受,如何讓孩子接受.......這是家庭需要考慮的問題,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問題就能忽略嗎?另外,初中就三年時間,時間緊張,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用來矯情,一寸光陰一寸金,利弊一定要考慮好。
另外,咱們也說了,有些學校推外是考試,有些學校推外是搖号,那麼,孩子之間知識量的差距,會是一條巨大的鴻溝。
比如:有些孩子剛整完新一,但是學習穩定,搖号進來了;有些孩子,PET優秀,或者都開始學新三了,硬考進來,這樣的差距,如何彌補?
這就好比:你參加社區110米跨欄,得了冠軍,被推薦去市裡比賽。進入市賽之後,發現賽道上有好多劉翔,面對這些強大的對手,能否追趕上,需要不僅僅隻是強大的意志力這麼簡單了。
而且,剛才咱們隻說了英語,其他科目無法參考,但是,相比較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域,三科整體的把握性就會大于教育貧瘠的區域,如果再加上其他科目的壓力,可想而知,孩子的學習環境如何。
所以,适不适合,和要不要上,這是家庭需要考慮的問題。
再者說,當我們看到網上300個推薦生名額,最終去外高的隻有一半時,也應該明白,外總推薦生兩極分化是個常态。
當然,不去外總,初中階段,能選擇的空間也很大:
1.去優質學校的實驗班,大家統一起跑線,氛圍更好,之後再拿到分配生名額,也能順利去高中名校,而且,孩子們體會高競争壓力的時間會延後在高中。
2.一貫制的減分福利,高中部往往給自己初中部都有30-50分的減分福利,鄭州不止有外高,還有省實驗、一中、四中、七中、十一中、鄭州中學......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甭管怎麼樣,都需要孩子有恒心,學啥内容,都要有至少說的過去的“真功夫”,至于,什麼另辟蹊徑和彎道超車,說句心裡話,這基本上是編織出來“忽悠”家庭的童話。
關于外國語推薦生
剛才咱們說的是外總具有風險的一面,接來下,再來說說外總優勢的一面。
推薦生在外總初中部的四個優勢:
1.高中部生源地之一,作為外國語集團的公辦初中部,教學理念、管理模式等都與高中部相同,也是目前“民下公上”時候,高中部最先考慮的生源地。
2.有退路,外總初中,有外高的直升支持,還有新楓楊的第二支持。
3.分配生名額多。外總初中部的分配生,也是全鄭州市數量數一數二的學校,不過,外總初中部的孩子,基本上看不上鄭外集團以外的學校,很多就浪費了。
4.生源,推外生無論怎麼說,整體的生源構成,基本上是目前鄭州初中最佳的生源。
所以,推外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需要家庭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這條路值不值得走,又該如何走下去?
另外,教育公平化也讓鄭外推薦生的招生很尴尬,作為同樣的外語系,其實可以多多參考南外、杭外.....的推薦生政策。
南外:若填報南外志願的學生人數超出招生計劃數的8倍,将通過電腦派位确定獲得參加語言能力測評資格的學生,這對家庭和孩子都有利。
杭外:與南外相同,如果報名學生人數若未超出招生計劃數的6倍,則全部參加語言學習能力測評。今年,共有一萬名左右符合條件的小學畢業生報名杭外,電腦派位從報名的學生中随機抽取1920名學生參加測評。
最後,推薦生給孩子們多了一條路,這對于升學單一的鄭州來說,是一件好事,隻是現在變得有些極端,需要調整。
對于家庭來說,小升初階段,多一個選擇就多一個機會。
不過,從這一方面來說,家長的決策在升學中至關重要,今後升學選擇也會更多,比如:中考,升學方式有很多,分配生、裸考生、競賽生、直升、特長生.....每一步,都需要家庭來了解之後,和孩子一起做決定。
另外,父母們要知道,未來的發展,未必像如今所想,因為這個時代發展的步伐太快了,每代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孩子們的挑戰,肯定不在今日,不能隻看眼前,還需要家庭和孩子們一起展望未來,練好全面發展的“基本功”。
文章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