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中的楷木(黃連木)有什麼用(一)?
黎雲昆/文
曆史上,孔林中最著名且最多的是楷木。
孔林的楷木可是非同一般,确有諸多用處。
楷木即黃連木,木材重而硬,沖擊韌性甚高。心材橄榄黃或金黃色,久露空中則材色轉深。
楷木的各項物理力學指标除了抗彎彈性模量一項指标略有差距外,其他均超過紅木中作為雞翅木的鐵刀木。其中沖擊韌性一項,竟為鐵刀木的兩倍之多(見表1)。
表1 楷木與鐵刀木各項物理力學指标比較
注:數據涞源:成俊卿、楊家駒、劉鵬《中國木材志》,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2 年 3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楷木極易形成瘿瘤,更是制作精美器具的良材。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載“楷有瘿,可以為器。 ”
有瘿瘤的楷木制成的器具更受人美的喜愛。
那麼,孔林的楷木在曆史上都用來制作什麼器具呢?
孔林的楷木可以制笏(圖1)。
注:此圖來自百度。
笏是古代大臣在上朝時手中所持的狹長闆子,也稱“手闆”,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以孔林楷木制成的笏,可以長期保存。
笏也是古代人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其用料也十分的考究。孔林的楷木不僅材質上乘,而且還與孔子有關,便成為制笏的精選材料。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載:“古之木,今有無者多。如楷木,隻孔子墓上,當時諸弟子各以其方之木來栽,後有此木。今天下皆無此木。其木亦如槐,可作簡,文皆橫生,然亦隻是文促後似橫樣。”
此中簡即指笏。簡是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片,如簡冊,但紙的發明和使用後,古文中的簡多指笏。如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有一人紫衣象簡前趨。”
元·陳元靓《事林廣記後集·加封孔子诏》載:“古兖州曲阜縣,有孔氏宗族五百餘家,世代長有曲阜令。其地有孔林延袤數十裡,夫子墓居中。伯魚墓在左,子思墓在右。古木蓊欎,高插雲霄。有楷木似槐,紋理縱橫,他所無,搢紳用以為簡。”
紳即指古代仕宦者圍于腰際的大帶。用于插笏,後稱搢紳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也寫作缙紳。此中簡也指指笏。
以孔林楷木制笏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唐代。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中記載了他寫的一首詩的注腳:“唐文皇以孔林楷木裁手闆,賜十八學士。鄉中張參政家猶存。”
袁桷(1266—1327)元代學官、麗澤書院(位今浙江金華)山長。字伯長,号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甯波)人。一位典型的學者,他的記述應當是可信的。
唐文皇,即唐太宗李世民,因谥号“文皇帝”而稱。“十八學士”是李世民為秦王時,于宮城西開文學館,羅緻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齡、陸德明等十八人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論文獻,商略古今,号為十八學士。
由此可知,以孔林楷木制作成笏,賜以重臣,自唐初即有。唐太宗所賜孔林楷木笏,竟有一直保存至元代者,袁桷所言,其鄉中某人家中“猶存”,可見其備受珍重的程度。
宋周必大家中也存有孔林楷木笏。
周的《二老堂雜志》載:“槐簡(笏)以楷木為上,予家世傳一笏,登第者乃許執。兵火後,舊物無孑遺,獨此笏在予處,每歎子弟未有能當之者。木紋縱者,如點橫者,特異于他木,出于兖州(當時曲阜歸屬兖州)之孔林。”
周官至吏部尚書、樞密使、左丞相,封許國公。周出于官宦人家,家中有祖傳的孔林楷木笏,雖經靖康變亂,及後來的家中失火,所有其他物品蕩然無存,但祖傳的笏卻一直得以保存。而且隻有考取進士為官者才可使用。周的兒子官至朝請大夫、知筠軍二州事,孫子官至宣義郎、監景德鎮兼煙火公事。與他自己曾官至宰相一職,相去甚遠。周家祖傳之孔林楷木笏隻有考取進士為官的後代才可使用。所以他自言,此笏“每歎子弟未有能當之者”。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對此孔林楷木笏的珍重。
孔林楷木笏也有很精彩的故事。
元郝經《陵川集·楷木杖笏行》載:“金源以來進士登第,例授楷笏,無則以槐代之。今曲阜祖庭有孔道輔釋褐(脫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職。)時擊蛇笏,殷血猶在,橫絡一線旁,迸數砂粒,色若棗漆,以水濯洗,則其色鮮紅如新濺著者。今此笏乃其尺度故制也。”
金源即金國的别稱。由此可知,自金至元,進士及第是要授楷笏的。找不到了,才以槐木笏代之。
文中孔道輔,初名延魯,字原魯,孔子的第四十五世孫,曾任兖州知府,當時曲阜歸兖州管轄。道輔曾在甯州為官,當時州内一觀,有蛇為妖,人以為龍,百姓驚恐,甚至郡刺史也都一日兩次參拜。道輔不信邪,以楷木笏将其擊斃。
宋石介為此寫了一文《擊蛇笏銘》。文中寫道:“天地鐘剛正之氣,在公之笏,豈徒斃一蛇而已?軒陛之下,有罔上欺民先意順旨者,公以此笏擊之;廟堂之上,有蔽賢惡違法亂紀者,公以此笏麾之;朝庭之内,有谀容佞色附邪背正者,公以此笏逐之。夫如是,則軒陛之下不仁者去,廟堂之上無奸臣,朝庭之内無佞人,則笏之功也,豈止在一蛇?”
記載此事的是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縣(今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徂徕鎮橋溝村)人。他也是北宋學者、思想家、理學先驅,“泰山學派”創始人。石介所載道輔的楷木笏,“橫絡一線旁,迸數砂粒,色若棗漆,以水濯洗,則其色鮮紅如新濺著者”,可知楷木的紋理和色澤确是美麗。此笏至元時尚存于曲阜孔廟。隻是不知今日還在否。
孔林楷木笏也常被當做禮物送給尊貴的客人。
明周瑛《翠渠摘稿·楷木笏銘》載:“予為進士時,人遺予以楷木笏,且告曰:‘此孔林遺植也。其理赤,其節宻,可以直拄,不可以橫擊也。’及為知州官,五品笏用牙。予以楷木之訓不可違也,乃函以入州,制之銘曰:孔林遺植,千八百歲。直擊則堅,橫擊則碎。凡我君子,靖共爾位。視斯式斯,庶幾無愧。”
周瑛,字梁石,初号蒙中子,又号白贲道人,晚号翠渠,祖籍鎮海,福建莆田黃石清浦村人。明成化六年(1470)進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
明朝制度,五品官用象牙笏。周瑛為州官時即為五品,但他舍不得友人送他的孔林楷木笏,依舊将此笏帶入為官的州中,并在上制以銘文,以表其心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