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字經真的對嗎

三字經真的對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23:13:24

《三字經》作為一本兒時的啟蒙讀物,自成書以來,已經對無數的學子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可是,《三字經》作為一本民間學者自發編撰的書籍,它在史料的采集上其實是不嚴謹的。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文中說這個叫梁灏的人,曾在八十二歲高齡時參加皇帝主持的殿試,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從容作答,将在場的所有人都比了下去,最終被欽點為狀元。由此,這個故事開始流傳至今,很多人也一直對這個故事深信不疑。可是,這個叫梁灏的人,他真的是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時候考中狀元的嗎?其實,這完全是訛傳,下面我将通過真實的史料來揭示原因。

三字經真的對嗎(三字經裡有一處明顯的錯誤)1

梁灏八十二歲中狀元的由來

首先,在考證梁灏中狀元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先回到《三字經》的創作背景上。根據史料記載,《三字經》的作者是王應麟,此人比較特殊,他曆經南宋亡國,後隐居著書,《三字經》便是在這個期間完成的。《宋史》上說他:“九歲通《六經》,淳祐元年舉進士,從王野受學。”此人在朝為官時剛正不阿,多次得罪權臣丁大全,賈似道等人,因此他在自己所著的書籍中多用正面勵志的人物來鼓勵後世學者。

關于“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個故事的來曆,我認為王應麟極有可能就是借鑒了孔平仲在《談苑》卷二中記述的話:

梁灏八十二歲,雍熙二年狀元及第。謝啟雲:“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後終秘書監。

孔平仲是北宋人,于宋英宗年間考中進士,在時間上早于王應麟,不過他在《談苑》中的這段叙述實則是引述了陳正敏的《遁齋閑覽》,隻可惜該書已經失傳,因此《談苑》成了我們能找到的關于梁灏八十二歲中狀元的最關鍵證明。根據上文的記述,梁灏是在雍熙二年被欽點為狀元的。因此,梁灏還寫了一首對聯來勉勵自己,對聯中引用了伏生和姜太公的典故,意思就是說伏生和姜太公都是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得到重用的,自己雖然考了一輩子科舉才在八十二歲中了狀元,但跟這兩位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啊。

三字經真的對嗎(三字經裡有一處明顯的錯誤)2

王應麟認為孔平仲記述的這個故事對後世學者能起到警示意義,于是便以此為故事原型,寫入到了《三字經》中。所以,在我看來,這個故事本身是非常美好的,王應麟作為一個學者他不可能不知道曆史的真相,但是他不願意去揭穿它。于是,梁灏八十二歲考中狀元這件事俨然成了後世無數學子的精神支柱,哪怕他們知道這不是真實的曆史,但沒有人願意去揭穿它。

梁灏到底是幾歲中的狀元?

那麼,梁灏到底是幾歲中的狀元呢?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得不追根溯源,回到故事的起點——雍熙二年。雍熙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年号,根據《談苑》的記載,梁灏是在雍熙二年中的狀元,而我們經過查閱正史史料《宋史》後發現,在《宋史》第二百九十六卷中确實記載了梁灏考中狀元的事:

梁颢,字太素,郓州須城人。曾祖涓,成武主簿......雍熙二年,複舉進士,廷試,方禹中獻賦。太宗召升殿,詢其門第,賜甲科,解褐大名府觀察推官。

文中提到,在雍熙二年,梁灏第二次參加進士科考試,最終在殿試中被宋太宗選中,賜甲科進士出身。在宋代進士科延續了唐代的甲乙科制度,甲科進士高于乙科進士,北宋的大文豪蘇轼當年參加進士科考試就是賜乙科進士出身,我們一般認為宋代的甲科進士其實就是第一名,也就是狀元。

如此看來的話,孔平仲在《談苑》中所記述的與《宋史》中記載的似乎完全吻合。可是我們不能忽略最關鍵的一個點,時間。孔平仲說梁灏是八十二歲中的狀元,可是《宋史》中記載的卻不是這個時間:

景德元年,權知開封。颢美風姿,強力少疾,閨門雍睦。與人交久而無改,士大夫多之。六月,暴病卒,年九十二。

上文中雖然隻是記載了梁灏去世的年齡,但我們根據景德元年這個時間點可以反推出梁灏在雍熙二年中狀元時是七十三歲。這與《談苑》以及《三字經》中所說的八十二歲都不一樣,那麼,到底誰的記述有問題呢?

三字經真的對嗎(三字經裡有一處明顯的錯誤)3

其實,我們隻要對《宋史·梁灏傳》的原文進行通讀後就能發現,這梁灏九十二歲卒完全是一次錯誤的記載,試問一個七十三歲高中狀元的人怎麼會“颢美風姿,強力少疾,閨門雍睦”呢?因此,抛開《宋史》後,我們發現現今能查到的關于梁灏去世時間的史料記載均為四十二歲。其中,南宋王稱在其所作的《東都事略·梁灏傳》中就提到過這一點:

拜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卒年四十二。

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絕大多數史學家的認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洪邁就曾在《容齋四筆》一書中明确指出了《遁齋閑覽》和《宋史》的錯誤:

陳正敏《遁齋閑覽》:“梁灏八十二歲,雍熙二年狀元及第。其謝啟雲:‘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後終秘書監,卒年九十餘。”此語既著,士大夫亦以為口實。予以國史考之,梁公字太素,雍熙二年,廷試甲科,景德元年,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暴疾卒,年四十二。子固亦進士甲科,至直史館,卒年三十三。史臣謂:“梁方當委遇,中途夭謝。”又雲:“梁之秀穎,中道而摧。”明白如此,遁齋之妄,不待攻也。

由此可知,梁灏其實在四十二歲就已經去世了,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八十二歲考中狀元的。而他真正考中狀元的年齡實則是二十三歲,我們根據洪邁在《容齋四筆》中的記載可知,梁灏是在景德元年去世的,當時他四十二歲,景德元年是公元1004年,而梁灏考中狀元的雍熙二年是公元985年,兩者相去十九年,也就是說梁灏考中狀元的那一年才二十三歲。

結語

本文通過史料的翻閱及考證後發現,《三字經》中所記述的宋人梁灏于八十二歲考中狀元一事是完全失實的。根據《宋史》的描述以及王稱,洪邁等人的考證,我們得以知道,梁灏考中狀元的雍熙二年,他實際上才二十三歲,與八十二歲相去甚遠。并且,梁灏四十二歲就已經去世了,他怎麼都不可能在八十二歲去參加科舉考試的。

三字經真的對嗎(三字經裡有一處明顯的錯誤)4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史實的錯誤而去否定《三字經》。幾百年來,這段美好的誤會早已在千千萬萬的學子腦中根深蒂固。相信在無數個寒冷的夜晚,那些行将放棄的寒門學子們在想起梁灏八十二歲考中狀元的故事後,一定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這便是它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

《三字經》

《宋史》

《談苑》

《容齋四筆》

《東都事略》

百度百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