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恪最終下場

李恪最終下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13:26:28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這句話是我國偉大領袖對另一位曆史偉人 唐太宗李世民 做出的一句評語,其中表現出了對李世民立太子選擇的不認同,以及對皇子李恪的肯定。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1

李世民因聽取長孫無忌的觀點,而放棄立皇子李恪為太子的想法,這樣的選擇是十分可惜的。

稱贊李恪為“英物”,而評價李治是朽物,以此也可見李恪的地位,那麼在古代曆史中,李恪真的是才能出衆的能人才子嗎?

李恪·曆史罕見的特殊身份

縱觀曆史長卷,我們很難找到李恪在國家建設方面、社會發展推進方面做出的貢獻,曆史資料中對李恪唯一的肯定評價,僅是一句“善于弓馬騎射”而已。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2

唐朝素有尚武之風,在那樣的的社會大環境中,窮文富武的慣有狀态甚至都已經有所變形,而作為皇族成員,李恪善于騎射的本領便也并不什麼精貴事兒。

可既然沒有曆史資料能夠證明李恪的傑出,那為何樂可又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要探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彼時代的曆史實際入手。

李恪的人生隻有短短的34年,但就是憑借這短暫的34年的時間,李恪便能被評為是我國古代曆史中最無辜最倒黴的皇族成員之一。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3

李恪的身份極為特殊,他的父親是唐太宗李世民,是李世民的三兒子,而其母親,則是前朝隋朝皇帝 隋炀帝的女兒,當朝皇帝李世民的嫔妃 楊妃

隋朝向唐朝的朝代轉換,相比于其他朝代而言,其方式過程的溫柔平和是後者群體皆無法相比的,也是因此,前朝隋朝的皇裔也能在唐朝保全性命,正常生活。

但畢竟頭頂屋檐已是舊磚換成新瓦,有着前朝皇裔身份的官員和前皇族多少仍會有些寒蟬噤若。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4

故照此來看,李恪的身份更是尤為特别的,不管哪一朝哪一代,都很難找到像李恪這樣身負前後相鄰的兩個皇族血脈的皇室成員。

夾縫中難生存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但因為李世民有着近乎偏執的“立嫡、長”的理念堅持,如果李恪凸顯出個人的品性和才能,并且積極參與“太子争奪戰”的話,還是有很大機會能繼承皇位的。

但是李恪并沒有這麼做,反而是終日悠閑,不問世事一般,而當我們探明曆史實際後,我們或許也會理解李恪這樣的做法。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5

回顧曆史,最具實力也最為積極的兩位太子位争奪者是李世民的大兒子 李承乾,和其四兒子 李泰

二人的母親是鼎鼎大名的文德皇後,文德皇後姓氏長孫,長孫氏俱是與李世民共同經曆“玄武門之變”的自家人,而文德皇後之兄 長孫無忌,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在李家和長孫家如此之緊密的關系裡,又怎麼會給一個身上流着前朝皇族血液的“外人”留下輾轉騰挪的空間呢?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6

結合上述的環境因素,我們或許也能理解李恪一直不顯山不漏水的真正原因,李家與長孫家革命感情深厚,且長孫無忌還是李世民的身邊近臣,後者為自家族争取利益更是理所當然。

想象一下,你在自家的花園裡辛勤培育着自家的鮮花,每朵鮮花都長勢喜人,可就當你暗暗感歎今年的鮮花一定賣出好價錢的時候。

突然一支與鮮花們同一土壤的其他品種的花朵猛然開放,它不光長相極其豔美,還能奪走自家鮮花的養分,更甚者它還能釋放毒氣威脅到我們自身。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7

那麼身為培育者的我們會怎麼做呢?還有除了将其連根拔起挫骨揚灰以外的選擇嗎?

欲加之罪·李恪死前的詛咒

很明顯,李恪便是那朵外來的鮮花,隻不過李恪深谙此道,牢牢地将自己的花萼緊閉,不漏出一絲芳香,不展示一點美豔,而李世民則是整間大宅的主人,長孫無忌便是為他負責花園業務的養花人

想那李恪已經活得足夠小心也足夠聰明,但是他終究還是沒有逃過長孫無忌的“魔爪”,身為資深的“花匠”,長孫無忌又怎會看不出李恪具備的威脅性?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8

在江山社稷面前,在公孫家變相的家天下的大業面前,人們從來都是抱着甯可錯殺不能放過的狠辣原則。

故在653年,永徽四年時,李恪遭到了長孫無忌的誣陷,被扣上了謀反篡權的髒帽子,被逼無奈之下,李恪最終自缢于宮殿大梁之上。

李恪死前留下遺言——“長孫無忌必自讨苦果,家族盡滅”,李恪小心翼翼的生活,隻為能保全性命,但是長孫無忌欲加其罪,這令一直隐忍的李恪也終于爆發了一次。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9

彼時人們隻覺得李恪的臨死詛咒是死前的狂怒,所以也根本無人在意,但是沒成想李恪的這句“詛咒”,竟是在他死後的第六年真正的應驗了...

李治之後,武則天稱帝,改國号為周,長孫無忌家天下的算盤徹底被打破,故其也成為了反對武則天的主要力量。

但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與長孫無忌誣陷李恪時如出一轍,長孫無忌也同樣被安上了謀逆的罪名,而檢舉他的人則是隋朝舊臣,唐朝重臣的許敬宗。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10

罪名坐實之後,長孫無忌遭廢除爵位,被流放發往了黔州,其最終的結局又是十分巧合的相同與當年的李恪——自缢而亡

長孫無忌這顆大樹被武則天扳倒,與其關系緊密的朋黨羽毛自然也是難逃命運,不出半年時間,長孫無忌在皇宮中的一切勢力人脈都被清理的一幹二淨,至此,李恪的詛咒也全部應驗。

結語

其實李恪的無辜,不光體現在長孫無忌的突然發難,其中重點,其實是令長孫無忌找到清除李恪這一機會的背後事件——曆史著名的“房遺愛謀反事件”

李恪最終下場(34歲李恪被逼自缢)11

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高陽公主因為與和尚私通而被太宗責罪,自此高陽公主對李世民心生怨恨,于是秘密召集了同樣對太宗,對皇室有所憤恨的人員。

李元景、柴令武、房遺愛、薛萬徹等人,他們便想要共同密謀以颠覆政權,但是計劃尚未開始便被發現,長孫無忌審理此案,一衆人等俱是未逃一死。

而可憐的李恪,對于謀反事件則是完全不知消息,既沒有參與也沒有嫌疑,但可惜長孫無忌作為案件的負責人,還是為其準備好了髒水和刀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