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和孔子三次會面時的三次忠言

老子和孔子三次會面時的三次忠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1 18:41:04

孔子年輕的時候問禮老子,那時年僅17歲。

老子那年也并非“老前輩”,因為也就37歲。

大家可以想見一下二者當年的風華。

從“學者”“後生”以至上了五十歲,孔子共四次拜見老子。

老子“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孔子向老子學習的不僅僅是周禮,更重要的是高深的道德。

這一時期,老子也還未出函谷關,《道德經》也還沒有被關尹子“催生”出來。而道德經是老子唯一的著作。

因此,老子幾次會見孔子,除了授之以“禮”,老子并無“秘笈”可傳。

那麼,老子究竟向孔子秘傳了什麼呢?

老子和孔子三次會面時的三次忠言(孔子17歲後四次拜見老子)1

說深一些,就是道脈。

老子向孔子講授了玄之又玄的道德,有些觀點不僅與孔子完全相反,甚至有一些似乎“離經叛道”。

孔子有一些雲裡霧裡,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并不能深刻領悟,回來後便向弟子直言感受:“老子猶龍也”。

因為道德,實乃甚深法。有不懂,有了悟,有懵懵懂懂,甚至有不以為然,都是常态。

老子首先是講授了周禮,這是毋庸置疑的。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周禮看上去确實“不合時宜”,老子窮通的重點當然也絕不是周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實周禮不僅僅是禮節、禮儀,不能僅僅将禮貌等閑視為日常行為。

要知道,周禮是文王、周公所傳習下來的禮文化,除了規範和秩序,背後蘊含着深刻的修身養性道理,從根本上說,禮其實是文明的路徑,道德的橋梁。

老子和孔子三次會面時的三次忠言(孔子17歲後四次拜見老子)2

其次,老子重點點撥孔子的是德。特别是後期,主要教的是德行。

孔子的一生是由德而入道,布德而得道。老子的點撥也是由德而入道。

比如老子講了進退之理:“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其實是把握或是預言了孔子的未來發展,特别是不得志的時候要順其自然,并提示孔子要進退有據,換句話說,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又比如老子教導孔子要深藏若虛、大智若愚、去驕寡欲,功名利祿以及徒有其表的外在都無益于身

老子和孔子三次會面時的三次忠言(孔子17歲後四次拜見老子)3

第三,老子雖以言傳身教教導孔子,但更多的是行不言之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此孔子才感覺到老子猶龍,深不可測。

雖然老子并無“秘笈”傳給孔子,但真正的道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更深的東西在于心領神會。

無論是漸悟還是頓悟,孔子深受老子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包括他的中庸之道,包括他的鑽研易學等,與後來的道德經“同出而異名”,源于同一道脈。

可以說,成長的孔子内心種下了道德的種子——

老子向孔子傳了道脈,道脈生生不息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聽光中文、光未央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