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看似遙遠,其實發展已經趨于成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觸,傳統的自動化設備,并不智能,這也不是PLC擅長做的。PLC擅長的是邏輯處理、運動控制,少部分數據處理也可以。
以我以前做過的項目舉例,物流自動化的立體庫項目。兩個立體庫,一個新庫,一個老庫,兩套WCS系統,主PLC用于控制整個庫的輸送線(20-30條)。CPU1510SP-1PN各控制每個庫四條輸送線,要實現兩個庫之間物料運轉,使用AGV小車搬運,任何一條輸送線既可以出庫也可以入庫。
出庫任務流程:輸送線清空—>上位下達出庫任務—>申請堆垛機放貨完成—>物料信息讀取及處理—>組料(AGV運載能力決定)—>申請AGV并發送物料數據。
入庫任務流程:輸送線清空—>上位下達入庫任務—>等待AGV放貨完成—>物料信息讀取及處理—>組料(貨架裝載能力決定)—>申請堆垛機并發送物料數據。
各位同行可以在我頭條主頁上上條動态看到此項目運動控制的視頻。
信息交互拓撲圖如下:
工業4.0在此項目中得以體現,WCS對立體庫中的堆垛機、輸送線、AGV小車進行任務調度。而WMS則是對輸送線發送的物料信息進行倉儲管理,比如物料在哪個貨架、何時出入庫的,一旦出現質量事故可以進行追朔,降低因生産不合格導緻的損耗。
MES系統則可以從WCS、WMS獲取相關生産信息,比如設備狀态,産量信息等等,這裡不再對MES系統的其它用途做贅述。
如此龐大的系統,如果僅用梯形圖,一方面是程序效率低,另一方面數據處理很不方便,而結構文本确是很擅長數據處理。所有數據都是數組型變量(一維數組和二維數組),這裡再用for循環就能把同類數據進行處理。好的程序是看不到M和TON的,因為所有全局變量都在DB塊中,以數組型、結構體等形式存在。
自動化越發展,對相關人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所以電氣工程師是一定要會高級語言編程的,而且要有編程思維。比如這裡的四條輸送線,功能、邏輯完全一緻,将每個工位都封裝成FB塊,每條輸送線再調用所有工位的FB,就會生成每條輸送線的DB塊實例。對編程感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高内聚,低耦合”的意思。
其實各PLC廠家在很早就意識到,PLC程序也需要标準化、模塊化,比如西門子、倍福、AB等這些廠家都在引導電氣工程師往标準化上靠攏,這裡推薦一下王前厚編著的《PLC标準化編程原理與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