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1638年3月15日 --- 1661年2月5日 ),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蒙古人稱額耶爾劄薩克汗。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皇帝6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衮輔政。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順治皇帝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衮出塞射獵,死于灤河,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年輕氣盛的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祖制成法有所更張,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迅速穩定了清朝對全國的統治。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饬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史官記載他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駕崩,享年二十三歲。陵寝清孝陵,谥号“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号世祖。
順治帝
順治之母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種種曆史和家庭的影響,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順治,就和和尚結成了很密切的關系,有一個和尚叫憨璞聰,順治是皇上,親自到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會寺,促膝長談,相得甚歡,就是談得很融洽。順治回到宮裡以後,又把和尚召到宮城西側的西苑,裡頭有個萬善殿,繼續論佛談法,還有一個大和尚叫木陳忞,順治到了那兒,他跟他說,說:“我呀,總感覺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說我到你這個寺廟之後,覺得這是窗明幾淨,就不願意回到宮裡。”還有一個大的和尚叫溪森。順治就跟溪森一塊談話,他自稱是這和尚的弟子,和尚當然也捧這位,有一次他跟一個和尚說,這個和尚叫木陳忞,說什麼朕思上古,惟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亦舍國位而為禅祖。朕想效法他們可不可以。順治想學釋迦,釋迦牟尼,想學達摩要出家。後來他就找了溪森說我要剃度,溪森開始勸阻,他不聽,還是要剃度。溪森就把他頭發給剃了,剃成和尚頭了。這不得了,皇太後怎麼可以同意呢。這樣,就找了溪森的師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趕到北京,就讓徒弟們架起柴禾來,點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燒死。順治一看這個情況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一天,順治和玉林琇兩個人對面坐着,談佛論法,兩個人都會意地互相笑了,為什麼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個光頭的皇帝,順治看了一個光頭的和尚,兩個人會心地笑了。愛妃(董鄂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郁悶。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就病了,初三,他就傳召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康熙那個“熙”字,王熙到養心殿。順治就和王熙秘密談了一番話,後來王熙閉口不談此事,有難言之隐。到正月初六子時,忽然傳召王熙,到養心殿,到了養心殿之後,順治說,說朕患痘,勢将不起,病勢很重,爾聽朕言,速草诏書。我們翻譯過來,就是我得了天花了,病勢很嚴重,可能好不了,你聽我口授,回去趕緊撰寫遺诏,王熙就到了乾清門西側圍屏内,就起草诏書,起草一條就上奏一條,批回來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欽定,就是它了。傍晚的時候,初七,傍晚的時候遺诏撰寫和修改剛完,順治死了。
順治是出家了還是死了,根據看到的材料,順治還是死了,根據很多,就舉三點即可。第一:就是順治病重得天花的時候,曆史有記載,還傳到民間不許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後,有一本書叫《王熙自定年譜》,這裡面記載了順治臨終讓他撰寫遺诏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後,他的弟子給他整理一本書,在書裡頭記載就是順治死之前,就說遵照祖制,實行火浴。朕身後要森溪速回京城為他火浴,順治的遺體移到了景山壽王殿,四月溪森趕到了北京,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溪森将順治皇帝火浴,這是給順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記載,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的親自記載,順治臨危的時候,面授遺诏的時候,以及參考其他的文獻和檔案的記載,可以證明順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
《清史稿·後妃傳》記載順治帝有兩後、十五妃。但他的婚姻生活是個悲劇。
順治先後冊立兩位皇後。一位是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後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由多爾衮做主定婚、聘娶。順治親政,冊為皇後。二人性格不合,順治廢掉皇後,降為側妃。
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為妃。六月,冊為皇後。她不久又受到順治帝的責斥。但這位皇後能委屈圓通,又有太後呵護,才沒有被廢掉。
順治真正視為知己的是董鄂妃,即後來追封的孝獻皇後。年輕的順治帝對董鄂妃一見鐘情,有幾件事可以說明這位少年天子對董鄂妃的恩愛逾常。
董鄂妃
孝獻皇後,世稱董鄂妃,内大臣鄂碩之女,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曆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并按照冊封皇後的大禮頒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曆史上,因為冊立妃嫔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妃18歲。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中保存了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诏書》。按常規,皇帝隻有在冊立皇後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诏書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十分欣喜,頒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寝。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這種打擊使得她從此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據福臨說,董鄂妃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号,噓氣而死。薨後數日,顔貌安整,俨如平時”。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用戶6640529339427參與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