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壓的正常範圍,一般醫生給出的标準是:
收縮壓(高壓)>140mmHg
舒張壓(低壓)>90mmHg
但實際上有些人在體檢時查出的血壓可能與這個标準有一點差異,可醫生還是說你的血壓正常,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不同年齡的血壓标準不同,很可能對于你來說,那個血壓是正常的!
各個年齡段的
平均血壓參考值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血壓≠高血壓病!關于高血壓的誤區還有不少,就讓小名為大家一一解釋吧!
高血壓≠高血壓病
世界衛生組織把高血壓的标準定為:正常成年人140/90mmHg或以下,高血壓160/95mmHg或以上,臨界性高血壓介于上述兩者之間。
如果連續3天早晨起床前測得血壓超過160/95mmHg,就可以被診斷為高血壓,但并不能與“高血壓病”等同。“高血壓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以高血壓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高血壓≠一定需要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措施是治療高血壓、高血壓病、臨界性高血壓的首選基礎療法,目前的研究表明,有效的非藥物療法有:
1. 控制體重;
2. 限鹽攝入;
3. 戒煙;
4. 避免情緒波動;
5. 合理運動。
當然,這裡并不是說一定不要使用藥物控制血壓,而是根據醫生建議,看自己适合什麼樣的控制方式。
凡能降低血壓的藥≠理想藥
理想的降壓藥物,應該在降壓的同時,不影響脂質代謝和糖代謝,而不是單純的将治療高血壓作為唯一目的,并以此為标準評定藥效。
适合長期服用的降壓藥物,應該是能夠保護“靶器官”,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的藥物。
降壓越快、越低≠越好、越安全
一般來講,除了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需要緊急降壓外,其餘高血壓病人,即使是血壓水平較高的Ⅱ、Ⅲ期高血壓病患者,也應平穩而逐步降壓。
血壓下降過快、過低,會極易發生腦缺血、體位性低血壓等症狀。
名流健康提醒
有的高血壓病人,常将每天最後一次吃降壓藥的時間放在臨睡前或僅在臨睡前服一次降壓藥,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也是很危險的。希望大家能謹遵醫囑,科學用藥,合理控制高血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