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22:18:26

1940年,《呼蘭河傳》一經出版,便轟動了當時的文壇。

連茅盾也曾大贊道:“《呼蘭河傳》是一篇叙事詩、一幅多彩的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這首凄婉的歌謠裡,有對舊時代的抨擊,有對舊文化的批判,更重要的是有對人性的深刻剖析。

年少時,在《呼蘭河傳》中看到的是平凡的小城故事,年長後,看到的卻是複雜的人性。

當你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人性之惡。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讀懂了呼蘭河傳)1

比起行動懶惰,更可怕的是思維懶惰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一個叫呼蘭的北方小城裡。

這座城裡的人民,表面上安居樂業,實際上,卻安于現狀,懶惰成性。

十字街的正道上,有個牙醫診所。地處繁華,卻幾乎沒人去看過牙。

是醫生的技術不行嗎?并不見得。

而是人們固執地認為,這些洋人玩意,純屬騙人。

他們牙痛了,甯可去藥店買上二兩黃連含着,哪怕到最後已經痛得吃不下飯了,也不願去拔牙。

這荒唐的背後,都是人性的懶惰在作祟。

他們總覺得自己所處之地是人間天堂,所接觸的萬事萬物便是最優的。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合理化”。

大概意思是一個人習慣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便懶于思考,拒絕新事物,不想嘗試,眼前的世界隻有井蓋那麼大。

一個人之所以不願意改變,本質上是思維懶惰。

而人一旦慣于懶惰,終歸害人害己。

東二道街上,有個五六尺深的大泥坑。

旱季時,由于水分蒸發,格外泥濘。

雨季時,雨水填滿泥坑,深不見底。

有人冒險拉着馬車經過,最終落了個人仰馬翻。

平日裡出行,也有不少人栽在大坑裡,幾乎丢了性命。

家裡的牲畜也紛紛掉進了泥坑裡,無一幸免。

……

這個大坑,給呼蘭小城的人們,帶來不計其數的出行困擾。

可即便這樣,也沒有人想到要把大坑填起來。

是他們沒想到用土填嗎?

未必如此,歸根結底,還是他們沉淪于怠惰,懶得動手,懶得出力。

也擔心把大坑填了,就再也沒熱鬧看了。

最後,任憑泥坑越來越大,也無動于衷。

與其說蕭紅是寫大泥坑,不如說在借大泥坑寫人,在這個大坑面前,人們失去了創新精神,隻想苟安于世。

比行動懶惰更可怕的是,思維懶惰。

這種固化的思維模式,讓他們習慣遇事不動腦,遇到新鮮事物也不願觸碰。

我們常說:“萬惡懶為首”。

這并非危言聳聽。

懶惰思維一旦根深蒂固,就會一點點毀滅我們的意志,生活如一潭死水,最終被時代抛棄。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讀懂了呼蘭河傳)2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偏見

李銀河曾說過:

“偏見是一種無端的揣測,或者說是一種選擇性的接受,像是戴上了一個有色眼鏡來看事情,所以一切都失真了。沒有客觀的公正,是一種以偏概全,或者是一種先入之見。”

人的偏見,可大可小,小則無傷大雅,大則能毀掉人。

有二伯是蕭紅家裡的長工,工作踏實肯幹,就是有個愛順手牽羊的毛病。

年紀尚小的蕭紅,有一次在後院玩耍,忽然看見有二伯正拿着一根鐵絲,全神貫注地撬動着她剛剛踩過的箱子。

打開箱子後,就将其翻了個底朝天。

二伯,把箱子裡值錢的東西,都用腰帶捆了起來。

有二伯偷東西不止一次兩次了,錫火鍋、大銅錢、煙袋嘴……

東西偷多了,二伯的名聲也漸漸壞了。

所以,在呼蘭小城裡,隻要誰家東西不見了,都認定是有二伯偷的。

什麼物件根本沒有丢,隻不過忘了放在哪兒了,等用的時候找不到,人們也說是有二伯偷去了。

雖說先入為主是人之常情,可這樣不加調查的蓋棺定論,是人性最大的惡。

慣偷成性的有二伯,在呼蘭城裡,猶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有一次,蕭紅家裡的鐮刀頭不見了,大家都一緻認為是有二伯偷了,紛紛讨伐。

蕭紅父親更是覺得這樣的人有損蕭家門面,在人們的輿論聲中,将有二伯狠狠打了一頓。

六十歲的老人倒下去了,起不來了,嘴角流了一地的血……

“死?死不了!你别看我窮,窮人還有個窮活頭。”

有二伯嘴上硬氣,可心裡,卻早已不堪重負。

被偏見裹挾的他,百口莫辯。

想以死證明清白,卻又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鬧出了不少笑話。

後來聽人說,有二伯時常在半夜三更,說些别人不懂的話,控訴當家的殘忍。

一個活生生的人,因為人們的偏見,變得精神崩潰,生活無望。

電影《殺生》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牛結實是個另類的孩子,從小調皮搗蛋,做過許多壞事。所以,隻要有壞事發生,人們就斷定和他有關。

這種集體式的洗腦,最終把牛結實逼死了。

人一旦心存偏見,就很容易喪失理智,不分青紅皂白就對人下定義,甚至加以指責。

這,實在是人性中最大的惡意。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讀懂了呼蘭河傳)3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人性的冷漠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認為人性中最大的「惡」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是:“人性中最大的惡,莫過于冷漠。”

話語樸素,卻直視人心。

《呼蘭河傳》裡的小團圓媳婦,就死在了人們的冷漠之下。

小團圓是老胡家的童養媳,剛滿12歲,但幹活利索。

她天真靈動,開朗活潑,一點也不怕生病。

可諷刺的是,這份外向,卻使她成為了衆矢之的。

在舊社會裡,小團圓的開朗是不矜持,是不顧家,所以她莫名其妙就被人扣上了“不知羞”的罪名。

婆婆也認為這樣的小團圓,有辱門風。

當黑暗成為了常态,光明就是一種罪過。

于是,為了教導小團圓走所謂的“正道”,婆婆開始對她施壓,甚至把她吊起來打,用烙鐵燙,持續了一個多月。

比被婆婆打更可怕的是,街坊鄰居不但沒阻止,反而跟着起哄,甚至還給婆婆出謀劃策。

有的說,綁一個谷草人,給小團圓當替身燒了;還有的說,吃下一隻全毛的雞,再用被子蒙出一身汗,直到天亮就好了,因為鬼是怕雞的。

每個“教訓手段”,聽起來都令人不寒而栗。

婆婆各種偏方都試過了,發現仍不見效,便又心生一計“高招”:

跳大神,并當衆給小團圓用開水洗澡。

小團圓媳婦怕極了,逃命似的掙紮着、尖叫着,又一次次被再度按入沸水之中。

而這些圍觀的看客,卻沒有一個想要出手搭救。

蕭紅在此處對于看客們的描寫,也極盡諷刺:

“你望望他,他望望你,雖然不知道下文如何,這小團圓媳婦到底是死是活,但卻沒有白看一場熱鬧,到底是開了眼界,見了世面,總算是不無所得的。”

小團圓媳婦絕望了。

她無法掙脫一雙又一雙狠狠按着她的手,卻能看到一個又一個努力拉長的脖子,和一張又一張冰冷僞善的面孔。

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死于婆婆的酷刑下,還不如說是死于人們的冷漠之下。

正如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面目猙獰的“惡”往往最沒殺傷力,冷漠殘酷的“惡”往往最紮心。

呼蘭河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讀懂了呼蘭河傳)4

柴靜曾說:“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最深的“人性之惡”,往往存在于你平靜的生活裡。”

在平靜的呼蘭小城裡,誰也沒想到會藏着數不清的人性惡端。

那些習慣了懶惰的人,此生也隻能周旋于小城裡,無法觸及更大的世界。

那些習慣以偏見待人的人,束縛于自我視角中,最終也會被别人的偏見所裹挾。

而那些心存冷漠的人,人生一旦發生了意外,也不會得到他人的關愛與助力。

這本看似文學回憶錄的小說,字裡行間卻透露着人性的複雜。

它告訴我們,人活一世,别高估人性,别低估人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