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又簡稱炕,或稱大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見的一種取暖設備,東北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宮内。盛京皇宮内多設火炕,而且一室内設幾鋪,這樣既解決了坐卧起居問題,又可以通過如此多的炕面散發熱量,保持室内較高的溫度。如在東廂的關雎宮,一宮内就有七鋪炕面,麟趾、衍慶、永福各宮中也是如此。而且不僅在各宮室内這樣,甚至作為值更人員歇息住宿的崇政殿兩翊門也鋪設有火炕與火地,可見皇宮内鋪設火炕之普遍。
火炕是一種寬約一米七到兩米三左右,長可随居室長度而定的磚石結構的建築設施。搭建炕在北方稱為盤炕,其内是用磚建有炕間牆,炕間牆中有煙道,上面覆蓋有比較平整的石闆,石闆上面覆蓋以泥摸平,泥幹後上鋪炕席就可以使用。炕都有竈口和煙口,竈口是用來燒柴,燒柴産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牆時烘熱上面的石闆産生熱量,使炕産生熱量。煙最後從火炕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在中國北方一般炕的竈口與竈台相連,這樣就可利用做飯的燒柴使用火炕發熱,這樣就不必再單獨燒炕。火炕鄰近竈口的位置稱為炕頭;鄰近煙口的位置稱為炕稍。一般炕頭都留給供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