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演講時,你有沒有緊張到下巴都在顫抖;和别人吵架時,有沒有氣到全身的骨骼都在“打架”;抑或是,突然有那麼一會兒,自己握不住手中的杯子了……
控制不住的顫抖,是帕金森病的一種明顯表現,因此在三六三醫院神經内科門診,總是有不少中老年人前來詢問,“醫生,我是不是帕金森病?”
5月25日,該院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盡管諸如此類的大部分問診患者認為自己可能得了帕金森病,但是他們實際上得的是另外一種病。
↑手端不穩杯子 網友分享同樣經曆
患者——
緊張頭就抖 結果得了特發性震顫
一緊張腦袋就左右抖動,成都40歲的白領陳恺(化名)最近四五年都有這個揮之不去的毛病。直到最近,他在公司上台講PPT時,頭愈發像撥浪鼓一樣抖得明顯。就連和别人相交相識時,一度被認為是怪人。他腦袋控制不住地發抖,已經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才40歲,就得了帕金森病嗎?”在不斷地自我質疑中,陳恺來到三六三醫院神經内科尋求答案。在診室裡,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何佳經過一番檢查,結論是,陳恺得的并不是帕金森病,而是一種叫特發性震顫的疾病。
“我們門診每天都會接到幾起這樣的病例。”何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些患者中,以中老年人為主。她表示,就在上周,還有一位老太太前來就醫,同樣的,老人也是得了特發性震顫,“當時她已經因為手忍不住發抖,吃了不少的苦。早上吃飯時,連筷子都捏不住,洗碗時,碗也掉在了地上。她無法夾菜,甚至不能把飯喂到自己嘴裡……”
醫生——
病因不明确 輕症不建議藥物治療
記者了解到,特發性震顫是一種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何佳說,這種疾病發生的原因還沒有被研究透徹,目前認為有遺傳的因素在内。
“特發型震顫之所以是特發性,就是病因仍不明确的意思,而且必須通過檢查把其他所有可能引起震顫的疾病全部排除,才能确診。”何佳認為,這是一種需要全面檢查才能确診的疾病,因此患者常常無法正确判斷自己到底究竟生了什麼病。
不過,好消息是,對于大多數輕症患者來說,輕微的震顫并不會影響生活,何佳并不建議輕微震顫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藥物反而會對人體有其他副作用。但對于嚴重的患者來說,如果震顫影響到社會活動甚至生活,則應該來就醫。
如何分辨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病?
“很多人來看病,不是因為顫抖影響生活,而是因為擔心自己是不是帕金森病。”何佳介紹道,不少患者會混淆帕金森病和特發性震顫的症狀。
那麼如何簡單分辨這兩者呢?何佳支招表示,特發性震顫的表現是非靜止性震顫,即手不動時不會抖動,或不會嚴重抖動,但要維持同一個姿勢比如端杯子時就會顫抖。再比如,手在做一些精細動作,類似扣紐扣、夾菜時,要精準到一個點上,越靠這個點,手就會抖動得越厲害。而帕金森病是靜止性震顫,即患者在靜止不動時,手會抖得厲害,但手在運動,比如拿東西時,反而不會抖動。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實習生 尹可然
編輯 于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