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運動健兒奮力拼搏,收獲了9金4銀2銅,創下冬奧會曆史最佳戰績。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璀璨的獎牌,還有冰雪健兒背後艱辛的付出。
其中引人注目的有31歲的自由式滑雪女子金牌獲得者徐夢桃。在決賽中,她的空中技巧項目成為世界杯曆史第一人!在這枚閃耀的金牌背後,是她16年的堅持,是無數次的摔倒又站起。據報道,她的膝蓋曾做過四次手術,因為半月闆損傷,她的左腿内側的半月闆更是切除了70%!
在為她喝彩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半月闆是什麼?能不能避免或降低半月闆損傷?
半月闆是大腿、小腿連接處的軟墊
半月闆是在胫骨關節面上内側和外側呈半月形狀的纖維軟骨,内側的呈C形,外側的呈現O型。簡單地說,半月闆就是大腿、小腿連接處的軟墊,具有穩定膝關節、吸收膝關節震蕩、潤滑膝關節等作用。如果沒有半月闆,當我們走路時,大腿和小腿的關節頭就會直接接觸,并産生摩擦,損傷關節頭,引起一系列膝關節症狀。
半月闆本身沒有血液供應,一旦損傷很難難自行修複
半月闆主要的營養來自于關節滑液。隻有與胫骨髁緣連接的邊緣部分,即外圍的10%~30%,能從滑膜得到血液供應,所以半月闆的遊離緣一旦破裂,是很難自行修複的。
半月闆損傷原因
1、退行性變
半月闆的主要成分是膠原,其強度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不少中老年人即使沒有頻繁運動,半月闆也會逐漸退變,易于撕裂。多發生在40歲以上,6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40%以上的人會有半月闆損傷。
2、運動或外傷引起急性損傷
當膝關節從屈曲到伸直同時伴有旋轉時,最易發生半月闆損傷。需要反複跳躍、急轉急停、變線的運動,如跑步時突然改變方向時,長期久蹲後突然站起,或打籃球時突然變向轉身之際都可能損傷半月闆,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年輕人。
3、經常爬樓梯、爬山或體重超标會造成慢性勞損
半月闆損傷的症狀
半月闆損傷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并不高,約為0.06%-0.07%,但在膝關節損傷中達到了50%的比例。主要的症狀包括:
1、膝關節疼痛,腫脹:輕微半月闆損傷,患者症狀不嚴重,膝關節疼痛較輕,腫脹不明顯,不影響膝關節功能,一般可自行愈合。
2、膝關節彈響
3、膝蓋交鎖,伴有疼痛,有時無法自行解鎖。
4、膝關節活動受限,嚴重者還會出現關節内出血、關節畸形等。
如何降低膝關節損傷風險
無論是退行性變,還是運動或外傷造成的半月闆損傷,都是很難預防。前者随着年齡增長無法避免,後者多由于意外造成,也往往難以預料。但由于運動不當或超重造成的慢性勞損是可以預防的。通過下列措施可以降低膝關節損傷的風險:
1、運動前要熱身,運動後要放松。
2、在生活中,盡量避免跳躍、急轉急停、變線的運動,或長期久蹲後突然站起。
3、運動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越個人極限。
4、盡量避免經常爬樓梯和爬山
5、避免提重物
6、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
7、膝關節疼痛或受傷時,要停止運動,讓膝關節得到充分的休息。
由于運動或外傷當發生半月闆損傷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放任不管,輕度損傷會發展為重度損傷。輕症時可以采取保守治療,但在嚴重情況下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