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23:07:31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1


在中國哲學史上,老子是一個過于神秘的成員,追其緣由,縱然有其難以考究的身世,還有惜字如金的寫作方式,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飄渺難尋的思想。據說就連孔子見到他後都不得不感歎:對于那些蟲魚鳥獸,我都能想辦法研究,但是對于見首不見尾的龍,我卻茫然不知所措,老子可能就是這個龍吧!(見司馬遷《史記》)

然而這篇文章試圖搞清楚的問題卻不是“老子的思想到底是什麼?”,而是“為什麼老子的思想顯得那麼神秘?這種神秘感從何而來?”。注意,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

首先要替老子祛魅——他也是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人,我們也是人,沒有理由被他弄暈。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研究一個思想家的思想時,不能隻關注它的外延,而應該更側重它的内涵。

什麼意思呢?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2

思想家與思想史家是不同的,前者是後者的研究對象,思想家将自己海納世界、概括萬物的野心隐藏起來,在其外圍構建起一個超拔現實的概念世界。這些概念并不直指初心,但卻以初心為本。思想史家的第一工作是理解這個概念世界,去搞清它們與現實世界的映射關系(這種映射關系就是概念的外外延)。

但這隻是開始,更重要的工作是下一步:透過思想家苦心經營的層累概念,去梳理概念與這個初心之間的關系(這一關系就是我所說的内涵),去看這些概念是怎樣步步為營實現初心的,唯有做到這一步,才能從思想家宏大繁複的概念世界中走出來,避免被他們“牽着鼻子走”。思想家們交出來的答卷往往是工整而嚴密的,但草稿才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最隐秘但卻最真誠的心路曆程。

據此,思想史家不僅要按照思想家的思想去理解,還要順着思想家的話來說,甚至有權替他回答各種辯難。這可不是所謂的“過度闡釋”,而是真正的“同情之了解”。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3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們來理解“道”。

這當然是一個很神秘的概念,可它為什麼神秘呢?或者說,它為什麼在我們面前顯得那麼神秘呢?

不是因為老子太深邃而我們太愚鈍,而是因為老子在設計這個概念的時候,故意将它設置得這麼神秘的。神秘——用哲學的語言講叫“不可知”——就是“道”的一個屬性。

所以我們在理解“道”的時候,沒必要真的把它當做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而隻需把它當做一個思想家提出的概念來研究即可。

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

老子對此最集中的表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我們現在用“本原”這個詞來做總結。

可是什麼樣的本原呢?是萬物共同的開端呢還是萬物共同的特征呢?如果是開端的話,那麼是質料性的開端還是形式性的開端?或者說,是形而上的理還是形而下的氣,亦或兼而有之?如果是共同特征,那麼是萬物的根本屬性呢還是現象的總規律呢?

兩千多年前的哲人無法将思想切割到如此精準,更何況惜字如金的老子。

總之,這個概念的外延并不清晰。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4

那它的内涵呢?或者說,老子提出這個概念想幹什麼呢?

世界之所以難以理解,主要源于兩點:多元性(差異性)和變動性。多元性導緻了橫向的複雜性,每個事物各有特點,增加了認識的工作量;變動性導緻了縱向的複雜性,每個事物的狀态會随時發生變化,增加了正确把握的風險。

即便如此,世界在我們面前總是呈現出很強的規律性,事物似乎可以概括的,現象似乎也是可以預測的。好像有一種力量在維持着一切,使得萬物總能有條不紊、并行不悖。

這就是“本原”這一概念的緣起。它就像世界的神經中樞,也是萬物起源的最終答案,是最神秘也最偉大的所在。

但是你會發現這一設定隻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猜測或信念罷了。即使真的有這樣一個東西存在,因為它是世界的根本原因,所以一定是外在于世界的,而作為世界一分子的人類是永遠也不可能跳出世界去認識本原的。我們能做的隻有站在自己的立場觀察世界産生之後的樣子,并把它描述出來。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5

既然這個本原生來就注定無法被認識,那老子為什麼要設置這個概念呢?是為了打擊我們嗎?不是的,這個概念要強調的無非是世界的客觀性和神秘性。因為事物的變化自有其客觀規律,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去幹涉或執着;因為規律是不可知的,所以我們不要試圖去理解它——老子隻是想通過“道”堵死我們在實踐和認識上的主觀能動性,僅此而已。如果還意猶未盡地去咀嚼其中的微言大義,試圖參透某種玄機,最後隻能是瞎折騰。

有人還是不服氣,說世界上真的有道,因為老子已經認識到了它,它是有内容的——“反者道之動”——你看,老子已經找到了世界運行的終極秘密,那就是所有事物都在運動變化之中,而且所有的運動都是向相反的方向進行。好的蘋果一定會變壞,年輕人一定會老,生的結局一定是死。

這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嗎?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6

首先,運動當然是必然的,因為宇宙除了空間維度之外還有時間維度,隻要處在時空中,事物免不了呈現出運動變化的樣子。

那為什麼運動一定是向相反方向進行的呢?

人類思維作為人腦對現實世界的反映,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場性”,而要想讓這麼複雜的世界在思維面前呈現在場性,就必須進行簡化處理,最常見的簡化處理方式就是歸納法。歸納法幫助我們在差異性中找到共同特征,在變動性中找到共同規律。前者讓我們把個體整合成類;後者讓我們把時間維度綿延的現象變成一個靜止的事物。

這樣做當然極大地減輕了思維負荷,但是也導緻了思維的靜态化,即以觀察靜物的方式去研究運動現象。

靜态化的思維怎樣反映運動變化呢?隻能是強調變化前後的差異,把差異揭露得越明顯越好。這在認識上勢必造成一個錯覺:事物都在相反的方向轉化。你會發現“反”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方位詞,它隻能表示起點與終點的相對關系。就像一個人,他隻要邁開步子,不管朝哪個方向走,都是在向前走一樣。

所以,所謂的“反者道之動”隻是由人類特定的認識方式引起的一種錯覺而已,它本身并沒有太深刻的獨立意義。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7

其實所謂的辯證法也是這樣,道德經中充滿了看似違背日常思維的表述,比如“柔弱勝剛強”、“大巧若拙”等等。他喜歡将兩個極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談論,這明顯違背了形式邏輯中的矛盾律。

人們以為這種荒唐言背後似乎隐藏着終極秘密,但這隻不過是辯證法典型的表達。

所謂辯證法,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用靜态的語言表述動态的變化,把變化的終點與起點放在同一句話中。在辯證法看來,一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必定會死,既然生和死都是同一個人,那當然可以放在一句話中來表述(但問題是:那個活着的他和那個死掉的他真的是同一個人嗎?)。用一種“在場性”的語言去描述兩個不能同時在場的狀态,當然會引起日常思維的抵觸,但卻不啻為一種提醒。

老子為什麼那麼神秘(老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神秘)8

老子偉大嗎?當然;老子神秘嗎?不至于。

老子的思想在我看來,更像是一聲喟歎。一個剛剛走出懵懂與神話的民族,用自己的智識去面對整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如此複雜與精巧,感到自己一無所知。這聲喟歎中有力不從心的感歎,還有對世界精巧結構的贊歎。但這歎聲一定沒有絕望和無奈,她已經在試圖尋找隐藏在背後的力量,她有足夠的野心去發掘和揭露。

而這份野心和勇氣才是老子思想真正的偉大之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