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8月,19歲的袁隆平高中畢業,他決定離開南京,勵志回重慶去讀農學院。到了西南農學院,他更是過得自在,期間隻有一次輝煌:救過一個人。他編的考分歌謠在班上流傳:三分好,勵志故事三分好;不貪黑,不起早;不留級,不補考。
2、1953年8月畢業,全班同學都被分到了全國各地,最遠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農業廳報到後,就坐着燒木炭的汽車一颠簸,到了離黔陽縣城安江鎮4公裡外的安江農校。
3、這個從大城市來的年輕老師上的課讓學生喜歡。他上課上得好,下課還跟學生玩,當年的學生回憶說,他不講究那麼多,黑闆寫滿了,他把手一縮,抓起袖子就擦。
4、1960年7月,袁隆平曾經在學校試驗田裡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稻,鶴立雞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種子播下去,結果,高的高,矮的矮,産量都很低。
5、勾腰駝背埋在稻田裡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6、在60個瓦缽裡面倒騰了兩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後,1966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刊《科學通報》上,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7、這是中科院《科學通報》在停刊前的最後一期。恰好給國家科委九局的一個領導看到了,就發函下來,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支持袁隆平的試驗。
8、開始不久,白專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幾十個資産階級的壇壇罐罐被徹底砸爛,撿回來的幾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學校後面的臭水溝裡。
9、就在要被牛棚的時候,工作組卻從學校檔案裡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10、袁隆平因此化險為夷,反倒成了對象。更令他驚訝的是,省科委還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課題,撥給他科研經費600元,兩名社隊來社隊去的學生也被同意留校當他的助手。
11、但秧苗卻再次被毀。1968年5月的一天,試驗田被人踩得稀爛,秧苗被拔光。從田埂邊的污泥裡,他又撿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讓助手尹華奇感到驚訝的是,袁隆平繼續幹活,絲毫沒有追究是誰幹的,他是那種都不記痛的。
12、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裡外的溆浦縣低莊煤礦宣傳思想。兩個月後,因為兩個助手寫信向反映,引起省科委和農業廳重視,專門成立了一個科研協作組,才把他調往長沙工作。
13、遍尋資料,他發現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場。
14、這時候剛好發表《農業學大寨》評論,後來袁隆平得意地說,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15、南紅農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後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藥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16、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後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7、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業部又組織了一個協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業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場。
18、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19、他這個人做什麼都很,最恨那種保守、的做法,湖南農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現,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隻要表現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20、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後,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21、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勢組合南優2号。經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産量都比常規水稻增産30%以上。
22、随後,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将種子産量從畝産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23、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邊的裡,不時逝世、大地震、逝世等大事件。稻田裡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
24、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個光溜溜的小平頭的袁隆平上了,領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特等發明。
25、現在,他的辦公室裡面已經擺滿了各種牌和證書。但老還是在第一線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亞去。
26、有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當!
27、他偶爾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試一下,然後又在助手身上比試一下,買上一大堆,回來就人人都發一件。有次到中文大學去作報告,他就紮了條剛在街邊用10元錢買的領帶。
28、1998年,湖南一個事務所評定袁隆平品牌價值一千億元,楊瀾到海南去采訪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談論這件事的時候,她有什麼看法?
29、結果,他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談。他後來跟助手說,我就是個過财神。還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他1.5萬美元金,他全部拿出來,設立了一個雜交水稻基金,專門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30、他經常跟人說起他曾經做過兩次的夢: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31、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盡量送出國去深造,為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全世界。
32、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說,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