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秋鄭國版圖變遷

春秋鄭國版圖變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10:49:03

程國立國較早,史書中出現最早在商代。《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古籍都說,程氏出自風姓,為重黎後裔之國。《史記·楚世家》載:“重黎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重黎為帝喾(kù)高辛掌管火正,政績出色,光耀天下。可見程國的來頭很大。但程國到了商代晚期可能亡國了,成為周部族的領地。《竹書紀年》載:“帝辛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于程。”西伯被纣王釋放後,受到諸侯的歡迎,西伯歸程,說明當時程地是西伯的暫居地。“帝辛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師,遂遷于程。”四年後,密人歸降周國,西伯将居地正式遷往程地。這裡的密人當指密須國(甘肅靈台縣)。兩年後,即帝辛三十五年,程地鬧饑荒,西伯又将居地自程遷到豐。

春秋鄭國版圖變遷(商周古國程國)1

那麼程國的地理位置在哪?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般認為西周程國故地在今河南洛陽、偃師一帶,古稱“上程聚”。但周室東遷後,很多古國的地理位置随之發生了變動,上程聚可能是東遷之後的春秋程國之地。 《讀史方輿紀要》說,上程聚,在故洛城西南,古程國故地。即今河南洛陽和偃師交界一帶。上程聚的具體位置可能在今偃師市缑氏鎮一帶,也有可能在伊洛縣江左鎮一帶,這兩地方都有程村,且接近古籍記載的位置。又說:“關中有程地,所謂文王自程徙豐者,故此曰上程。”認為關中也有一處程地,即當年西伯文王自程地遷往豐地之程。因為關中有程地,所以後世将河南之程稱為“上程”用以區分。陝西鹹陽渭水北岸有程邑,為早期程氏聚集地,《新唐書》也有“程氏世居長安”的記載,唐《括地志》雲:“安陵故城,鹹陽東二十一裡,周之程邑也。”南宋《路史》也說:“程,商封吳回(重黎弟)後,今鹹陽故安陵城,周程邑也。”是說商周時期關中之程邑就是後來的安陵故城,即為今天鹹陽市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村。但曆史上兩程誰先誰後不确。

春秋鄭國版圖變遷(商周古國程國)2

“程”是後起字,初文為“呈”,早期程國當作呈國。“呈”的甲骨文有容器之形,但跟容器無關。“呈”來自祭祀,上古有谷神之祭,即為後來殷周時代的“嘗祭”,即祭時祭器中要裝滿黍稷等谷物,貢獻給神靈,巫師手舞足蹈向神靈禀告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故“呈”引申出“上報、呈獻”等意義,後來又演變為五谷的專用度量衡單位,成為一個計量詞,“呈”祭祀的本義消失,所以《說文解字》說:“呈,平也。”即為古代權衡谷物的一種平衡之法。後來幹脆加上代指谷類的“禾”為“程”,替代“呈”的權衡之義,呈國也就成了程國。早期程國族人注重獻五谷祭祀神靈,以祈求部落興旺子嗣繁盛。

春秋鄭國版圖變遷(商周古國程國)3

呈的甲骨文

武王定天下後,首要大事便是追思先聖功德,再封重黎後裔,程國重建。由于程國與姬周關系良好,曆代國君得以在周室擔任職務。《國語·楚語》載:“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後也,當宣王時,失其官守,而為司馬氏。”是說夏商兩代,程氏一直延續其先祖重黎氏主管天地之職的傳統,直到周宣王時期的程伯休父,開始棄文從武,擔任大司馬(上将軍)。可見程國到西周後期開始轉型,程伯的軍事技能逐漸替代了祭祀之職,并且到周宣王時受到重用,開始執掌大周的軍國大事,并在對外戰争上有過積極表現。程伯休氏也成了西周程國史上最為傑出的人物。

春秋鄭國版圖變遷(商周古國程國)4

關于這個人物的事迹,《詩經·常武》中有較為詳盡記載:“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意思是周宣王對尹氏說,傳寡人诏,命程伯休父将大周軍隊分成左右列隊,下達作戰部署到各部,沿淮河之岸向前挺進,督察徐國之土,三軍所到之處,不得久留,不得駐紮,不得騷擾百姓。該詩記錄了周宣王南征徐夷的大事件,并啟用了程國國君程伯休父。雖然詩中并沒直接描述程伯休父率領三軍與徐夷正面交鋒的作戰經過,但此次南征最後取得重大勝利,可見程伯休父在這次戰役中為平定南淮叛亂成就“宣王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史書缺載,程國最後結局不得而知,可能亡于春秋早期。程國之後有程氏,春秋中期義救“趙氏孤兒”的程嬰即為程國後裔。

文/堰風

東周古國——中山國,戰國第八雄,趙國“胡服騎射”的試驗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