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九十七期】(曆史系列第150講)
107年的今天,大俠霍元甲逝世,年僅42歲。霍大俠創建的精武體育會和精武精神,對國家和社會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霍元甲絕非今天的那些假武術大師可以相比的,他絕對是有真功夫的,曾秒殺過日本高手。聽薩沙說說吧。
最近這幾年,流行什麼曆史大揭秘。
胡說之一,就是霍元甲壓根沒什麼武功。
薩沙負責任的說,霍元甲絕對是有真材實料的。這一點,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來。
第二,霍元甲的迷蹤拳不是花架子
今天很多武術可以叫做舞術,那些武師和舞蹈教練也差不多。
霍元甲的迷蹤拳則不是這樣。
迷蹤拳又名燕青拳,這是北方較罕見的一種實用拳術。
它傳說是宋代水浒好漢燕青所創。其實,它最早出現于清朝初期,和燕青沒有什麼關系。因燕青拳強調靈活對敵,又擅長擒拿和摔跤,符合水浒小說中好漢燕青的特長,才被後人冠以燕青拳的名字。
燕青拳的特點是沒有花架子,以實戰為主,招招擊打人的要害。
資料中這麼寫:燕青拳包括摔、打、踢、(擒)拿,遠踢近打貼身摔,特别強調對練。
燕青拳實戰性強,很容易造成對手死傷。所以,練這種拳的人平時很少對敵,帶有一定神秘色彩。
同時,燕青拳是很實用的拳術,往往被練習者當作吃飯的飯碗,較少外傳。這也就是傳兒不傳女、傳媳不傳婿。
一般練拳人家,會選擇家裡身強力壯的兒子傳授,其他的就不教,防止拳術外洩。
小時候的霍元甲體弱多病,父親霍恩第就拒絕教授他拳術,他隻能向哥哥偷學。
第三,霍元甲身強體壯
所謂身大力不虧,一力降十會。
小說水浒傳裡面,最厲害的是哪幾個人?
武松、盧俊義、林沖、魯智深、秦明、關勝,無一不是身強力壯的大漢。
頗有拳腳功夫的小個子高手,比如浪裡白條張青,遇到高大魁梧的李逵(最多屬于二流高手)就不行了,被打的落花流水。
像李連傑、成龍這種矮小瘦弱的人,有多少格鬥能力就很難說。
但霍元甲卻是一個壯漢。
根據曆史資料,我們可以判斷霍元甲雖小時候體弱多病,成年以後卻很強壯。
霍元甲的身高是1米72左右。
在今天,1米72也許并不高,在那個年代算不錯了。
清末,中國男人平均身高也就1米60出頭(毛時代1970年廣東省男性平均身高是1米63)。
更厲害的是,霍元甲虎背熊腰,身材粗壯,渾身肌肉,體重超過90公斤。
這種身高體重,在當年是很罕見的。
即便霍元甲沒有練過武功,憑借天生的身體優勢,一般人也不是他的對手。
第四,霍元甲有過多次和人切磋的經曆
兩次挑戰外國大力士,都因故沒有成功。
不過,霍元甲和他的大弟子劉振聲有多次切磋獲勝的經曆。
在上海設置擂台挑戰英國大力士未果,台下有2個江蘇武師挑戰,都被劉振聲打翻。
徒弟尚且如此,師傅自然也不弱。
其後,霍元甲自己曾經和上海日本柔道武師切磋。
這個日本武師身強力壯,體重接近200斤,身高和霍元甲接近。
僅僅一次交鋒,他就被霍元甲秒殺,還受了重傷。
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陳公哲是這麼記載的,薩沙做一下翻譯文言文:兩人先是試探了幾下,不分勝負。日本武師和霍元甲互相抓住雙手,成為摔跤的形勢。日本武師先以右腳絆霍元甲,然後用力一推,試圖将霍摔倒。霍元甲站的很穩,沒有被日本武師推倒。發現日本武師中心不穩,霍元甲乘機反擊,同樣出右腳加一推。日本武師不敵霍元甲,一下子摔出很遠。這下跌的很重,右手竟然骨折。霍元甲無心打傷對手,卻讓日本武師受如此重傷,不免有些歉意。
這也是傳說中的虹口踢館,其實就是正常的武術界切磋。
以上都是有真實曆史資料記載,無數人旁觀,絕對不是什麼野史。
第五,外國大力士也不是霍元甲對手
這兩個大力士不過是馬戲團的表演人員,類似于今天的健美先生。他們表演項目是舉重、肌肉展示,沒有武術格鬥項目。
英國大力士宣稱可以和中國武師角力,也就是比力氣的意思,并沒有說格鬥。
英國大力士和俄國大力士,應該都沒有什麼格鬥能力。
後英國大力士曾提出隻能用拳,不得用腿和摔。
這側面說明,大力士最多會幾下拳擊,其他的都不會。
懂一些武術的人都知道,在無限制搏擊中,隻用拳的拳擊手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霍元甲同意不用腿但可以摔跤,做了讓步,最終大力士還是開溜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大力士壓根就是一個表演藝術家,類似于今天的假武術大師。好在,他們還有自知之明。
相比起來,還是上面提到的日本柔道武師更專業。連這個日本壯漢武師都不是霍元甲對手,更别說什麼馬戲團的大力士了。
顯然,霍元甲确實有真功夫的。至于電影上的演繹,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真正不存在的,其實是陳真這個人。
話說,薩沙可是甄子丹《精武門》的超級愛好者,又被打擊了。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九十七期】(曆史系列第150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